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挖掘课文“美”与“奇”的因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合作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尊重学生主体,着眼学生发展”的理念,立足于自能读书,着眼于自主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读中入境,读中悟境。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因此重点应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让学生充分感受雾凇的形象美,深刻领会课文的语言美。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
2.巧设情境,激发情感。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甚至有的同学不知雾凇是什么,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找到建构的旧知,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为此,教师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丰富真实的情感和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构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雾凇的奇美及其成因。
2.能力目标:感受语言美,培养欣赏及想象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语感。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了解雾凇景观的奇美及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四、教学难点:理解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我们一起来把江爷爷的诗读一下好吗?
3.树挂就是……(引导说出课题)读了江爷爷的诗,大家现在想不想再来欣赏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吉林雾凇的美景呢?
4.图片欣赏。
这次看老师可要有任务了,大家边看边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雾凇?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
(二)、自主学习,精读感悟雾凇的美
过渡:多美呀!大家的词语库里原来有这么多精彩的词句!那课文是怎样将这种美表现出来的呢?请大家自己来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体现雾凇美丽的词语或句子。并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它的什么美?(依照学习情况,相机出示第一、三自然段)
A:第一自然段
(1)交流汇报:书上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雾凇呢?(相机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
(3)个性朗读
3.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板书:奇观)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B:第三自然段
(1)交流汇报。“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相机板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出示第三自然段,配乐)
(3)多美的奇观啊!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好吗?(齐读第三节)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了解雾凇的成因
过渡:吉林雾凇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令五洲四海慕名而来的无数中外宾朋惊叹不已。如果你是小小旅行家看到如此美丽奇特的景观,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1.归纳出示思考题----“我会想”:(1)雾凇是怎样形成的?(2)为何只有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奇观呢?
2.小组合作。以“四人小小旅行团”的角色定位,通过研读课文、查找资料、请教别人等方法多渠道解决前面发现的两个问题。
3.全班交流。
(1)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引导抓住第二自然段中心句进行研读:“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出示这段话) 归纳形成雾凇的两大条件:A.严寒季节;B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解决第二个问题:学生通过查找地形图、气象资料以及研读课文等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明确:“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
(3)小结:水从丰满水库里排出时,水温在
(4)这就是吉林雾凇的独特之处呀,让我们记住这一奇景吧。(齐读)
(5)指导朗读,体会雾凇形成的过程。
过渡:(难怪看雾凇还讲究“夜看雾,晨看挂”,夜幕降临,漫步松花江畔,你会看到怎样的雾?)
A、交流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
a.指读:(评价过渡:松花江上的雾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滚滚而来,)
b.谁还想读(评价过渡:沿江十里长堤,苍松林立,杨柳低垂,全都笼罩在白雾中)
c.谁还想再读(评价过渡:这蒸腾缭绕的白雾是壮观,是奇绝,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d.齐读。
B、温度越来越低,雾气越来越浓,这蒸腾的雾气——
引读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指导朗读:
a、多奇妙呀,谁来读?(指导朗读好“慢慢地” “轻轻地”“一层又一层”)
b、齐读。
过渡:(这宛若白银的雾凇正在慢慢地、轻轻地、不知不觉地形成。多么神奇的变化呀!)
C、这松针、柳枝都变了,变成──变成──变成──(出示这一句话)
让我们凝视这一过程,体会它的变化
课件出示:(配图)银线 银条 银松雪柳
回到句子: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配乐朗读)
a.能把这些词语读好吗?用心来读。(指读)
b.能把你所有感受放进这句句子里来读好它吗?
过渡:(真是太让人惊叹了!让我们请“小小旅行团”的小导游把这雾凇的美毫无保留地向小小旅行家们做个美丽的介绍吧!)
(四)、交流抒怀,激活体验
1.口语交际训练----“我来说”
评价过渡:小导游表现真不错,吉林雾凇会因为你们这些小导游更加闻名于世的。
2.图片欣赏。现在让我们再来欣赏这奇美的景观吧。
(五)、个性实践,拓展延伸
1.拓展延伸:这千姿百态的雾凇以它独特的美吸引着我们,用它的洁白晶莹深深地打动了大家的心。此时此刻,你就站在松花江畔,面对美丽的雾凇奇观,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呢?(学生回答读诗歌,画画,唱歌,朗读课文……)
2.那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雾凇的喜爱吧!
3.“妙笔生花”:地球上还有很多奇特的景观和自然现象,如彩虹、火烧云、溶洞,它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美?它们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请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探究自己喜欢的问题,并选用小论文、观察日记、摄影、图画、诗歌等形式,向老师和同学介绍探究成果,表现景观独特的美。
板书设计:
22 雾凇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