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施玉洁
一、 激趣导入,揭示目标:
1、(出示图)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奇石,说说奇在何处?
2、这块奇石状如卧兔,中间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就是“滴水穿石”的奇观。这样的奇观是如何形成的呢?“滴水穿石”的现象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
二、 探究成因,揭示道理:
1、自己读一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想想“滴水穿石”的奇观是如何形成的?用铅笔把找到的答案画下来。
2、交流:水滴能将石块滴穿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联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
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持之以恒(板书)
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 ----------目标专一(板书)
3、指导朗读:水是至柔之物,却又能化身无形,包容万物;石看似至刚至硬,却禁不住水滴这样持之以恒、目标专一地滴呀、滴呀。
(出示文字)引读:“原来……而且……几百年……”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4、(出示填空)正因为水滴 , ,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小结:“持之以恒,目标专一”,这就是“滴水穿石”的精神。
三、 事例论证,加深理解:
1、概括事例,组织填表: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具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课文第三自然段就举了三个生动的事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个事例。(出示表格,指导填表)
谁 |
时间 |
怎么做 |
结果 |
李时珍 |
二十几年 |
不懈努力 |
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
爱迪生 |
毕生 |
孜孜不倦 |
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
齐白石 |
数十年 |
坚持不懈 |
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
2、抓关键词,走近人物:(出示图、文)
李时珍:
* 不懈努力联系内容及以前学过的课文,谈一谈李时珍是如何“不懈努力”的?
* 是什么信念支撑他二十多年不懈努力的呢?
* 认识《本草纲目》的价值。
爱迪生:
* 结合爱迪生的生平谈一谈他是如何“孜孜不倦”钻研的?
* 了解爱迪生的成就,重点交流发明电灯的过程。
* 诵读名言,畅谈体会:
失败者的一大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地重来一次。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齐白石:
* 师生交流齐白石的生平资料。
*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齐白石到了晚年仍在“坚持不懈”的作画?
“不教一日闲过” 每天作画三幅
* 欣赏画作:齐白石画虾是最出名的。他用浓、淡、干、湿的墨色画出了水中游虾的灵动。你们看,虾的须爪仿佛都会舞动,虾壳几乎都是透明的,这是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呀!再看他画的花草虫鱼,果蔬小品,率真自然,充满了泥土的芬芳和生活的气息,他的作品达到了民间艺术和传统艺术的高度统一,无限生机跃然纸上。技艺达到如此水平,真可谓-------炉火纯青啊!
3、读反问句,深化明理:
(出示反问句)诵读,改成陈述句并比较,体会表达的强烈意味。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
4、反例论证,联系实际:
指名读第八自然段,思考: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太极洞内的水滴和雨水分别给你怎样的启示?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 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四、 回顾奇观,总结全文:
(出示图、文)让我们再次回到安徽广德太极洞内,将目光聚焦在那块奇石上,聆听着滴水声,感叹这“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水滴创造的奇迹。请再次读一读这些词语,记住“滴水穿石”留给我们的启示: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滴水穿石
五、布置作业:
1、如果你在自己的书房里挂一条幅自勉,你会写什么呢?
2、“滴水穿石”的奇观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