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222
post:488222

水平一(二年级)运球(小足球)单元第3学时设计

  • 发布时间:2016-01-18 08:46
  • 作者:张永
  • 点击量:

水平一(二年级)运球(小足球)单元第3学时设计

教学内容:1、脚底拉球转身   2、小游戏:我是小能手

一、设计思路

依据新课标的基本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设计了以游戏足球“粗糙”的切入,以口令引导、渐次推进的教学模式为主要手段,以自主、比赛、合作、游戏等为组织方式,以“仿真”的练习模拟比赛场景,充分激发学生对足球学练的兴趣,引导他们的积极思维,热情参与进来,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运球单元6课时的第3次课。

拉球转身动作建立于双脚连续向后拉球的动作基础之上,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勇于在比赛中摆脱防守队员,动作难度适中,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

拉球转身的动作方法为:在快速的跑动中,摆动腿的脚掌踩上皮球的正上方,向下用力顺势将皮球拖向身后远离防守队员的方向,拖球的动作要突然,幅度以不失去对皮球的控制为宜。当拖球腿落地时,以拖球腿为支撑腿发力向前运球。其中以摆动腿的小腿快速摆动踩住球,并及时转髋带动小腿把球拖向另一方向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上下肢及支撑腿与摆动腿协调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水平一二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时期,他们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感兴趣的事物(足球)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注意力易转移,持久力不高等。在体能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不能维持高强度长时间的练习;对足球的运球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四、本课亮点:

1、与时俱进:足球在中国深受全国人民的热捧,更受小学生的喜爱,为足球的课堂教学奠定的良好的氛围。

2、场地设计巧妙:本次课改变了以往的足球教学队形,通过想象开发,在场地上以扇形、同心圆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扇形与同心圆的“限制”下课堂活而不乱、有张有弛。

3、限制教学有效:由游戏导入本课,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为后面的练习打下伏笔。在本节课重点教学中采用限制教学法,用原地拉转、运球拉转限制使学生掌握拉转的动作;用遇线遇人限制学生在运球中及时拉球转身……通过这样层层限制教学的方法,使学生一步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温情的互动:本课采用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pk的方式,课堂中用拥抱、握手、击掌等形式感谢同伴的帮助,温情的互动适合低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