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巴喳——巴喳
一、导入
1、同学们,瞧,从第一缕阳光洒入,森林就热闹起来了。听——(播放小鸟、布谷、啄木鸟的叫声)你听到了谁的声音?
原来,你是通过“叽叽喳喳”知道是小鸟的。
听到了这个声音了吗?这是谁呀?我们用“笃笃”这两个字来表示这个声音,拿出手来,跟着老师写写这个生字。刚刚我们通过这些声音来猜出动物,真有意思。像这种模拟自然界声音的词语,我们就叫它“拟声词”(板书)
2、在这个美丽祥和的大森林里,动物们正开心地散步、玩耍。突然,远处传来了一个声音——(播放走步声),这是什么声音?
(出示:)对,这是人穿上大皮靴在林子里走,发出了——板书:巴喳巴喳。
小动物们听到了这个声音一个个——都躲起来了。
有个作家就吧森林里发生的这件事写成了一首诗歌,名字就叫——(引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交流预习,初读课文
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并将需提醒的读音一一列举出来,我发现有一个词语大家的读法有点出入。
出示——“悄没声儿”,哪位同学研究过?对的,悄它是多音字,在悄悄、静悄悄中读qiao,其他都读qiao。领读词语
哪组同桌来带着大家读一读
出示:
窜上 嘣嘣 哧一声
溜进 悄没声儿
2、哪一小组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这个诗歌。
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小动物们都躲起来的,很害怕人。)
三、精读课文
1、我一直有个疑惑,诗歌中明明没有提到什么小动物呀?你们怎么知道的?原来你们又是通过拟声词猜到的,那你们都猜出来了它们分别代表着谁了吗?
哇,你们太聪明了,有没有不太肯定的?
关于沙沙,我看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是老鼠或者田鼠(鼹鼠),也有人认为是蛇,你觉得是谁?与同桌一起讨论下,说说理由。
刚刚啊,大家各抒己见,说的都挺有道理的。在网络上也有这样的争论,不过支持蛇的人会更加多一些。
2.填表格。
好,让我们一起来填一填。
那我们把这些动物的名字直接代替这些拟声词,怎么样呢?来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好呀?
哦,这个声音不仅代表了这个动物,还能在你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是呀,声音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想象。
3.引读第五小节。课文的第一小节,也有个巴扎巴扎,那,这两个巴喳巴喳读法一样吗?是不是就是这样,字放大。
合作来读课文。
4.巴扎,八家,减减消失在林子的尽头,那小动物们,又会怎么做呢?你能仿着书上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说一句。
我们知道,这些小动物都害怕人,所以呀,躲得非常的快,那么,见人走了,他们出来,也会这么快吗?
有没有同学,来说说其他的?嗯,大家猜猜是哪种动物出来了?
强,森林又恢复了以往的热闹,看来,小动物们,不太喜欢我们人类的突然打扰。接下来我们一起再去听听森林里的音乐会。
四、拓展阅读。
1.指名轮流来给大家读一读。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3.这首诗歌和我们刚刚学习的吧查吧查,很像。生自由说。
4.请大家,再读一读,看看,想一想,你仿佛听到了,谁的声音呢?原来有这么多女孩宠爱都在歌唱,这声音越听你的声音啊,还变化很多呢?可以说是此起彼伏,富于变化,我们一起来展现一下夏天的热闹景象吧!合作读。
5.总结同学们,不仅森林中的声音如此美妙,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着各色的声音。来,读一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了诗歌,感受着诗歌中声音的美妙,以及它所带来的画面感。课后大家还可以再找着类似的诗歌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