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868
post:487868

解决问题的策略

  • 发布时间:2016-12-27 11:17
  • 作者:钱泓
  • 点击量: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
   
【适合年级】 四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思路】 
     “解决问题策略”系课标苏教版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而编排的新内容,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式来整理问题信息,体验解决问题中的思考策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条件,从而细心区分摘录整理和列表整理的细微区别,把摘录整理与列表整理作为整理信心的两种方式,从而突破了只限于列表的局限,体现了对教材处理和教学目标定位的个性化思考。在例题的教学后,指导学生回顾解题的方法和步骤、体会。进一步巩固分析题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加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自觉检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意识。最后再通过已有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这样的拓展训练,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列表、摘录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获摘录的方法整理简单的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2、 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条件问题,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实施解题活动的过程,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有理有据地表达,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列表、摘录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获摘录的方法整理简单的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教学难点】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列表、摘录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获摘录的方法整理简单的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研究单设计】
1、课堂研究单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研究
                        班级(     )姓名(       ) 
1. 小华、小军、小明去买同样的笔记本。小明买了3本,用了18元;小军带了42元;小华要买5本。小华要用多少元?
⑴我是这样整理题中条件的:
 
我是这样分析的:
 
 
⑶我是这样解答的:
 
 
⑷我是这样检验的:
 
 
2. 回顾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
⑴解决问题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
 
 
⑵分析解答这道题目,我的体会:
 
 
3. 根据题1中的条件,我能提出的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2、提问:什么叫做策略?你在哪些地方见到用过?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梨树每行5棵,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2、学生独立完成研究单第一题。
3、老师巡视,进行指导。
4、小组交流汇报整理的方法。
5、全班交流,老师指名小组上台汇报。
6、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条件整理
(1)18元买3本(2)18元=3本          (3)3本   18元
小华买5本            5本=(   元         5本   ?元
(2)大家观察比较几位同学不同的整理,你有什么想法?
(3)学生根据列举出的几个整理信息,交流想法。
(4)教师进行有效指导。
     明确:第一个只标出了条件,没有标出问题。
           第二个上下两个信息要统一左边是价格,右边是本数。
           第三个整理的比较简洁。
7、如果有学生用表格整理的就出示,如果没有就教师引导:在已知条件比较多、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清楚地看出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之间以及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
(1出示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2)看到表格,你有什么想说的?
     简单,一目了然。
(3)我们还可以把这张表格在简化
3本→18元   5本→(  )元  (  )本→42元
8、列表整理条件之后,我们就要分析数量关系。(板书:分析数量关系)
9、小组全班汇报分析和解答方法。
(1)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要知道一本笔记本多少元。根据3本18元,可以求出一本笔记本多少元?再求5本多少元?列式是18÷3×5=30元。
教师小结:从问题出发分析题目,在已知条件中找出所需的条件,进行解答。
(2)由条件3本18元可以得出1本要6元钱,再求5本一共多少钱?列式也是 18÷3×5=30元
教师小结“虽然算式一样,但是在思考时是从条件出发,找到条件之间的联系,得出我们所需的信息,再去解题。这是从条件出发分析题目的。
【设计意图】在例题的教学中,通过引导,放手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摘录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评论、比较、鉴别,从而认可最简洁的一种,形成共识。随后再教学表格式整理的方法,有机指导,引导学生走向规范简洁的列表整理。随后的教学中安排让学生明确地表达对列表、摘录整理问题信息意义的理解、体验,体会讲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必要性,这也促成了列式、计算、解答的过程顺流而下、水到渠成。
10、学生汇报检验方法
(1)可以把结果带回原题进行验证。
(2)由于买的是同样的书,所以单价相同。只需要验证单价是否相同就可以了。
      18÷3=30÷5
(3)由于两人共买了8本,共花了48元钱,用48除以8验证单价是否是6。
三、回顾总结
1、小组交流研究单上的第二题。
2、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3、全班交流
(1解决问题的步骤:1、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再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算出答案,还要进行检验。
(2)在弄清题意时,我们可以摘录条件问题整理,也可以列表整理。通过整理,题目会变得更简单更明白,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后,教师及时带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借以培养学生解题中元认知品格,让他们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提炼,加以自我监控和调节,使解决问题的简明策略意识得到提升和强化。
四、拓展练习
1、学生全班列举出不同的问题。
(1)小军买了几本(2)三人一共花了多少钱?(3)三人一共买了多少本?小华比小明多花多少元?…
2、全班解答第一个问题。要求先整理条件问题再解答。
3、汇报交流
小明
3本
18元
小军
?本
42元
    42÷(18÷3)=7本
4、 有时间再在课堂上交流后面几个问题。
5、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没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相比,你觉得解决问题是水平有提高吗?你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18÷3×5=30元              摘录整理、列表整理
                            一目了然
                                               (设计者  钱泓)
下一篇:王菊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