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822
post:487822

洪晓苗的教学设计《神奇的水》

  • 发布时间:2016-01-18 08:39
  • 作者:洪晓苗
  • 点击量: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水的表面张力、毛细现象

                                     洪晓苗

教学目标

1、会用多种感官和身边的物品认识水。

2、会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难点会进行恰如其分的猜测,并实验验证。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纸巾、水杯、红墨水、硬币、滴管、报纸、玻璃、瓷板、铁片、纱布、竹棍、曲别针、粗细不同的吸管等。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命离不开水,也观察了水。不仅水的作用很重要,它还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水的神奇之处。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我们做个实验,看水往哪里流?

二、探究过程

(一)认识水的毛细现象:

1.实验:如果把纸巾的下部插入水中,猜猜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1)学生猜测。

(2)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分工合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3)汇报交流:各组汇报,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

“我们组预测纸巾会湿变红,经过实验发现水会沿着纸巾自动向上升。”

2.扩展思维:提问学生,除了纸巾以外,还有哪些物体也能是水自                                          动向上升?

(1)学生思考、讨论、汇报:毛巾、粉笔、布、海绵、棉花、墙壁……

(2)学生继续用其它物体实验,也发现一些物体能使水自动向上升,还有一些物体不能是水自动上升。

(3)“对于这些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学生提问题,老师帮助学生筛选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发现——物体上有小孔、缝隙的水会上升,物体上没有小孔的水不会上升;物体上有小孔的水会沿着物体上升,管越细,水面上升的越高……

(5)师生小结:水的毛细现象——科学家把水沿着物体上的缝隙(或小孔)往上爬这一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6)毛细现象的应用。

(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1.谈话:刚才实验,我们发现了水往高处升的奇妙现象,其实水还有更多神奇的地方。我们就往硬币上滴水的实验。

2.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滴管的方法、从正面与侧面观察水溢出硬币前的形状。

3.学生动手做之前,先让学生猜测。

学生预测:3滴、5滴、8滴……10滴

4.分组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5.汇报交流:猜测的结果、动手做的结果、水溢出硬币的形状。

学生实验结果是30滴、32滴……水滴越多时,水表面凸起,往上鼓,呈弯曲状。(学生发现预测与动手做的结果相差很大。从而使学生知道科学需要实证。)

6.学生提问题,并让学生试着解释。“硬币上的水为什么会呈弯曲状?”

7.教师告诉学生:这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水的神奇之在。

(三)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1.谈话:水的表面张力到底有多大呢?我们继续实验。实验的内容是把曲别针放入装满水的杯中,装几枚水能溢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方法。提醒学生杯中的水一定要满,曲别针要一个个从杯边轻轻放入,手不要碰到水。

3.先猜测,再实验,做好记录。

学生猜测:一枚,两枚,三枚,……二十枚。

4.汇报交流:猜测的结果与最终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学生实验发现杯中放了132枚、138枚、145枚等水才溢出来。体会了水的表面张力的大小,曲别针会占有多少体积…

5.同学们观看视频——水的毛细现象与张力的小实验,并让同学们试做实验。 

6.水的表面张力的应用:有一种虫子就是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在水面上爬行。北京的一家公司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制作了水的表面张力测量仪——对水的成分进行分析、测量水位、水的黏度等。

三、课堂评价

1.讨论: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感想?你想说点什么?你觉得水神奇吗?

2.教师小结:水的神奇之处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四、课后拓展

课后试一试:怎样把瓶盖停在水的中间?思考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