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薇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3、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亲历过程,探索规律
1、 故事引入,激趣设疑。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高斯算得可真快!他的算法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武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
2、 探索加法交换律,感悟知识生成。
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出示课件
这是同学们在上活动课的场景。
师:瞧他们多开心呀,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正在跳绳的男生有28人,女生有17人。还有23个女生在踢毽子。)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a: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b: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c: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共多少人?
d: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如果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出示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28+17(师将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生:还可以用17+28。(师也板书算式。)
这两道算式表示的具体意思各是什么?
说明:根据问题,大家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28+17”是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17+28”是用女生人数加上男生人数。虽然算式不同,但求的都是跳绳的人数,所以得数相同。两道算式得数相同,就可以用“=”连接成等式。
观察等式,初步感受。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师:能不能把你的发现跟同桌交流一下?
生1:我发现28+17与17+28这两个算式中,加数的位置相反,可是结果是相等的。
生2:我也发现了,加数的位置交换了,但和没有改变。
师:同们学发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可刚才你们只是通过对一个例子的观察得出这样的猜想,这个猜想正确吗?
生:正确。(都非常肯定。)
师:可不能过早地下结论,我们必须通过一些例子来验证才知道。
师:你们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来吗?
学生举例……老师板书。
师:观察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如:◇+☆=☆+◇;有用字母表示的,如:X+Y=Y+X;还有用词语或汉字表示的,如:电视+冰箱=冰箱+电视,我+你=你+我……)
小结:为了表示的更清楚、更简洁,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表示公式或规律。上面这样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 表示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加法交换律。
师:其实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应用过了加法交换律。想一想,在哪里用过呢?(在加法验算的时候)
师:刚才我们在探究加法交换律时,先通过一个例子对算式进行观察思考,初步得出自己的猜想,然后又举出大量的例子来验证它,最后才得出结论,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下面我们要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加法的另一个运算规律。
2、探索加法结合律,亲历研究过程。
(课件出示学生活动的情境图和问题。)
师:现在要解决的是同学们提出的另一个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求出什么?
生:可以先求跳绳的人数。
师:怎样列综合算式?
生:28+17+23(师将这个综合算式写在黑板上。)
师:也就是先算什么?
生:先算跳绳的人数。
师:为了强调前两个数先加,我们可以给28+17加上小括号。(师在原综合算式中,为28+17加上小括号。)
师:还可以先求出什么?
生:还可以先求出女生的人数。
师:怎样列综合算式?
生:17+23+28
师:这下子,男生有意见了,他们说:“列式时还得把我们放在前面。”那怎么办?
生:可以把刚才的那个综合算式作个小小的改动,写成28+(17+23),就满足男同学的要求了。(师将这个综合算式也板书在黑板上。)
师:口算一下,这个算式(手指第一个)结果是多少?
师:两个算式的结果怎么样?
上面两道算式可以写成等式吗?
出示课本56页茄子老师的两道题目:算一算,下面的圆圈里能填等号吗?
(45+25)+16和45+(25+16)
(39+18)+22和39+(18+22)
师:比较上面的三组算式,和同学说说有什么发现? 你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1:每组算式中的3个加数相同。
生2:左边的算式是先把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加起来,而右边的算式是先把第二个加数和第三个加数加起来。……
师:在这么多例子的验证下,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师小结:改变小括号的位置,实际上就是改变了运算顺序,和仍然相等。
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三个加数,你能试着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吗?
生:(a+b)+c=a+(b+c)
师: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
师:其实,在四则运算中存在很多运算规律,这些运算规律我们把它叫做运算律,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就是加法运算律。
三、巩固规律,快乐应用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些算式,里面就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运算律,下面就看看哪些同学判断得最准确?
1、课本56页练一练。
2、练习九第1题。
3、练习九第4题。
4、练习九第5题。
四、解决高斯的数学问题。
它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出示:1+2+3+4+5+6+7+8+9+……+99=?
众生: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生忍不住都喊了出来)
生:原来高斯的秘密武器,就是运算律呀!
四、畅享收获,体验成功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师:最后,老师想送你们一句话,用你的眼和你的脑,观察加思考,你将会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