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点数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刁京京
游戏内容:凑点数
游戏目标:
1、通过凑点数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提高20以内加法计算的熟练程度,进一步增强对数字的敏感,提高数感。
2、在游戏活动中,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培养统计和测算意识。
游戏重、难点:
迅速判断需要怎样才能凑成点数,或者凑成接近的点数。
适合时段:配合一年级上册的20以内加法练习
游戏过程:
小朋友们,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20以内的加法计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跟加法有关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凑点数”,我们今天凑的点数是13。
一、热身游戏—— “凑13”
1、师介绍游戏规则:
①4人一组,每组2套数卡,每套从1到9。
②2套数卡集中给组长,由组长把所有数卡打乱次序,然后依次给每个组员发一张数卡。
③第一轮发完数卡后,组长按照顺序分别询问组员是否还需要数卡,组员自己决定是否需要,组长根据组员要求发放数卡,直至所有组员都不再需要数卡为止。
④如果组员手上数卡上的数加起来的和正好是13,那么便优先胜出,如果比13小便以最接近13者为胜,如果比13大便算爆数,自动淘汰。
2、教师在以小组内示范玩法。
3、每个小组玩4局,由组长发2次牌,再副组长发2次牌,赢一次计1分,玩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
4、学生分组自由玩游戏。
5、游戏结束,哪些小朋友在这个比赛中获得的分数比较高?
老师采访得分高的小朋友
你们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怎样才能获胜呢?有什么好计策吗?
分别让小朋友说一说。
师小结:数字一般超过10以上就不能再要牌了,爆掉的可能性变大,10以下可以继续要牌,爆掉的可能性比较小,计算时要先把能凑成10的先算,这样比较快。如果没有超过10,想要继续要牌的话就要判断自己要的那张牌拿到的可能性大不大,这个时候就需要赌一赌运气了。
【设计意图:从较少的2套数卡入手,让学生明晰游戏规则,进行20以内加法的计算训练,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计算技巧,积累初步的游戏活动经验。】
二、全员PK赛——“小木偶”。
通过总结,大家已经对玩这个游戏有了一些好计策,下面我们来个全班PK赛,好吗?游戏的名字叫“小木偶”。
全班分为4个大组,每组选择1个小朋友上台当本组的“小木偶”,带上小木偶头饰,由老师准备2套数卡进行“凑13”的PK赛。
游戏规则说明:老师依次发放数卡,台上的“小木偶”只负责举数卡,剩下每组的组员是控制本组“小木偶”活动的木偶师傅,选择是否要数卡,要几次。
进行2轮游戏,结束后对获胜组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小木偶”PK赛,让大家利用之前已经有的一些游戏经验进行巩固应用,虽然游戏规则不变,但游戏人数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旨在全员参与,在组内和组间的观察讨论中,加深对游戏的理解,进一步积累获胜经验。】
三、 深度游戏——升级版“凑13”
刚才的比赛很激烈,大家都希望本组的“小木偶”能赢,可见人多力量大,小朋友们各方面考虑得都很周到。下面老师要加大游戏的难度,你们有信心能获胜嘛?
游戏规则补充说明:1、4人一组,每个组准备3套1—9的数卡。
2、进行2轮比赛,组长和副组长分别负责发一次数卡。
3、获胜者可得2分。
4、其余游戏规则不变,看谁的最终得分最高。
小组自由玩游戏,老师注意巡视。
游戏结束后给每组的最高分获得者进行奖励。
从2套数卡变为3套数卡,小朋友们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有什么想说的?
教师小结:计算时首先要准确不能出错,数卡变多,选择是否继续要数卡的难度加大,爆掉的可能性也在增加,每加一张数卡都要判断爆掉的可能性是否也越来越大,当数卡接近10、11、12的时候需要特别仔细观察已经发出来的数卡,适当停止再继续要数卡,稳中求胜。
[设计意图:提高游戏难度,在选择是否继续要牌的环节中深度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判断赢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渗透测算意识,形成较全面的游戏策略。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行一些游戏的拓展,比如:凑14、凑15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