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从属:数学:万里路,从脚下走开去
课时量:4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数轴认识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能换算。
2、体验直线测量,学会测量方法,掌握直线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数值的计算。
3、体验曲线测量,学会测量方法,能巧妙运用工具进行测量并进行数值的计算。4、培养合理的思考、组合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团队分工合作能力以及敢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长度的测量方法、勾股定理并能计算。
教学形式:渐进式话题讨论实践
准备材料:卷尺,直尺,米尺、皮尺、激光测距仪,没有弹性的尼龙缝线,滚铁环器材,海拔高度计,相关PPT和照片,计算器,透明胶带
安全须知:环境安全,工具安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流程:
活动一:认识长度单位以及进率,并学会换算。
话题1、神奇的数轴
目的:利用数轴了解数的加减(大小)变化,同时利用平均分的方式认识长度单位。
实践1、为什么1+1=2?那0—1=?会负数吗
实践2、如果加上长度单位?
话题2、他们有多长?
目的:了解接下来将要用到的工具和材料的长度,方便判断适用范围。
实践1、了解卷尺、直尺的长度,认识他们的测量范围。
实践2、尝试测量一根尼龙线的长度和铁环一圈的长度。
活动二:尝试测量直线距离或物体长度。
话题1、他们有多长?(不同长度的物体或范围)
目的:让孩子自由进行测量,逐渐发现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合适的工具既能够方便地进行测量,也能够降低误差。
实践1、自由选择工具进行测量(直尺,卷尺,米尺、皮尺)
实践2、学习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安全提示:注意环境安全和工具安全。
话题2、这些“大块头”怎么办?
目的:灵活地组合工具,以及使用更先进的工具测量。
实践1、对超过卷尺测量范围的环境进行测量。
实践2、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
安全提示:激光测距仪的正确使用方式,以及禁止对人眼照射。
活动三:尝试测量曲线距离或物体长度。
话题1、他们有多长?
目的:无法直接测量的,可以用柔软的物体先做好记号,再用尺子进行测量。
实践1、自由选择工具进行测量。(各种尺子、尼龙绳)
实践2、在指导和讨论下制定方案并尝试使用软尺、皮尺、尼龙绳进行测量。
话题2、这个大圆有多长?
目的:进一步促进孩子用灵活的方法进行测量。
实践1、自由进行测量。
实践2、尝试讨论、制定方案并尝试使用合适的工具对圆的周长进行测量。
活动四:利用测量和计算的方法获取高度的数据。
话题1、我们面前有座山,这座山的高度,我们怎么去测量?
目的:了解测量工具的局限性,知道需要新的仪器。
实践1、讨论、制定并汇报测量山的高度的想法或方案。
实践2、学习认识海拔高度计的使用方法。
话题2、如果我们身边也没有这种仪器,我们能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到山的高度?
目的:促进孩子思考,获取数据的途径是多样的。
实践1、发图测量,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实践2、以千米为单位,指导孩子利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总结: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让我们做一个分享。
学生回忆并展示自己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