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乐曲速度、情绪,感知音乐描绘的画面。
2、能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恰利利恰利》,把握四二拍的强弱规律。
3、有兴趣地模仿安格隆的演奏方法,配合分声部合作演唱、演奏。
4、给歌曲配上动作,体验劳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恰利利恰利》,体验劳动歌曲的快乐。
难点:
1、分声部合唱,把握声部之间平衡,打击乐的合作。
教学过程:
《恰利利恰利》
一、 律动
听音乐,跟老师一起跳一跳。(放恰利利恰利伴奏ta ta titi ta摇摆身体+拍手)
二、 难点解决
1、让我们踏着快乐的步伐来到一座大山,面对大山,听老师的呼唤——你好吗~~~?(师手放在耳朵旁,听学生的回应)同上,我来啦~~~(我来啦),大山的回应是强还是弱的?(弱的)
2、师唱ssl~~~(ssl),lls~~~(lls~~~)出示乐谱,请同学们口腔打开,面带微笑,声音放出来。
3、你们唱得真棒,现在请你们来唱原声,老师来唱回声,听一听老师唱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节奏变得更加紧密了)出示谱子。请小朋友们唱一唱,唱啦
4、师问:回声出现时,原声是否在继续呢?(继续)生生合作。
三、 介绍歌曲背景
1、跨过大山,我们来到一个美丽的国度,这是哪一个国家呢?(放印度尼西亚风光介绍,配恰利利恰利伴奏以及语音解说),最后定格在劳动图片上。在这里,住着勤劳朴实的人民。
四、 歌词
1、印尼人民劳动时真是快乐,你可以模仿他们做劳动的动作嘛?(请几位生)其他小朋友,我们为他们加油呐喊起来(嘿呦)
2、师同时加歌词,问,刚才老师读的歌词里有哪些情景呢?生答,你们来读一读吧。(出示歌词,重音是红色,刚才这四句里,有没有不懂的部分?)“恰利利……”这是印度尼西亚的方言,没有特殊的意义,是衬词,有印尼民族的特点,表达印尼人们劳动时快乐的心情。
3、请几位同学用拍腿拍手的方式为歌词伴奏,请左边的同学做劳动动作,请右边同学表演鼓乐伴奏,注意重音在红色字上。最后完整加上回声。
五、旋律
1、刚才我们表演的歌曲叫作《恰利利恰利》,旋律很有特点,请四位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先带学生唱do、re、mi、fa,同学们一起唱一唱(跟钢琴唱)唱准再请四位同学。
2、老师点到谁,请他唱出对应的音。先随机练,师唱55535,点432……,想一想刚才唱了几句?请同学们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条(出示ppt)
3、哪一句旋律线条方向不同了?(第三句)
4、ppt出现字母谱,生跟字母谱唱一遍。师伴奏,是直接加上歌词,带唱。
5、请大家看一段动画,一边看一边想一想你要用那种情绪来唱。
6、完整跟琴唱一遍,注意原声与回声的加入。
7、听录音,唱一遍,加上锄地动作,呼唤与打鼓。
六、合作
1、刚才我们体会了印尼人民劳动的热情,在这个美丽的国度还有一样很有趣的乐器,请看一看它叫什么,怎么演奏?(看安格隆视频)(打击乐、多人合奏)。
2、安格隆每样乐器只能演奏一个音,如果想演奏整首乐曲,他需要许多人密切地配合。今天我们也来合作演一演。你可以给这一句配上打击乐吗?提供串铃、碰铃、双响筒、响板,你觉得这些乐器应该怎么用呢?提醒:延音处可用散响乐器。单独演示,团体合作。(两组同学,先训练拍手,熟悉节奏,再拿乐器)
3、现在我们合作演唱全曲,分小组:乐器组,鼓乐组,歌唱组。
一部分念“嘿呦”做锄地动作,一组唱曲,拍腿、拍手,一组同学打打击乐。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表演的真棒,通过同学们的合作,我们将印尼人民劳动的场景表现地淋漓尽致,这就体现了劳动与合作的意义,也请同学们回家后多多劳动,与朋友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