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新体系”实验教材二上《骑驴》
教学目标:
1.通过歌唱、动作等对歌曲基本韵律的进行感知与表现。
2.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乐句的划分与对比,理解与表现人物的特点。
3.体会歌曲讲述的故事的幽默风趣,愉悦地参与活动,与他人合作完成歌唱、表演等活动。
教学准备:
教室地面做线间标记;课件;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 组织与导入
1.复习,分角色演唱《坐井观天》。
2.“这首歌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继续用音乐来说故事吧!”出示课题。
二、 基本韵律感知(1-4小节)
1.学生边唱“谁骑驴”固定音型,边唱老师唱前四小节,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师生合作的二部)
2.节奏与旋律模仿。念——拍——节拍重音——模唱——唱名。
3.在线间格子里走这条旋律。跳单音——试走旋律——黑板演示动作要点——集体练习——总结动作特点(颠)
4.自由方向的动作练习:边唱“走啊走,走啊走,格得格得往前走”边“骑驴”游荡。
三、 了解故事情节(5-8小学)
1.回大圆圈,变双圈。
2.教师有表情地唱歌曲,学生在每段之间边唱“走啊走,走啊走,格得格得往前走”边“骑驴”行进。
3.“这爷孙俩一路都遇到了哪些人?“
4.模仿“驴驮两人累死咯”一句的节奏、音高,看手势唱出音名。一个一个唱唱准。
5.师唱”中年人见了直担忧”,学生接后一句,对比,这两句一样么?再交换过来唱一唱感受。
6.用手势对比这两句,找到不同点,分角色唱一唱。
7.进行后段歌词的练唱,巩固音准。
8.角色表演活动:分成四组分别表演四个人物,唱出他们的话,三个人演爷孙和驴。
四、 完整学唱歌曲
1.看谱学唱其它乐句:
节奏——音名——歌词。
2.完整看谱歌唱,教师唱间奏与双响筒伴奏。
五、 合作表现
1.角色分配:组一:四人组成驴,老师演爷爷,一个学生演孙子。唱固定音型。组二:中年人一人,唱相应的话语。组三:其它学生,唱歌曲其它部分。全体学生唱间奏。
2.进行练习,点评后可以再练熟一点。
3.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将其它三段也演一演。
六、 总结下课
1.“你知道这爷孙俩为什么会这样昏头?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唱着”想骑就骑,想走就走,别管别人怎么说。“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