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121
post:487121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6-01-19 22:47
  • 作者:魏婷婷
  • 点击量:

金蝉脱壳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体会金蝉脱壳的奇妙动人,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 2、 通过对金蝉脱壳一文中动词的学习感受,培养学生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好动作场景的能力。 3、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设计: 一、 整体把握,温故知新 1、 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金蝉脱壳。(手指黑板,全班齐读) 2、 夜幕降临了,有一只蝉虫从土里钻出来,偷偷爬到了枝丫上,开始准备脱壳了。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细细观察蝉儿是怎样脱去旧衣,换上华丽新装的?(插入图片,渲染情景)。 二、 精读课文 1、 同学们,课前你们已经完成了学习单,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 小组合作:阅读第四节,说清楚蝉儿脱壳的过程。 ①自由朗读第四小节。 ②组内交流把脱壳的过程说清楚。 ③派代表发言。 学生读要求。 2、全班交流 (1)引导语: 老师表扬你,你不仅把蝉儿各部位脱壳时的顺序说清楚了(板书:背头脚尾及相关动词),而且关注到了各个部位脱壳时的动作,谁再来挑战一下。(相机把板书写完) (2)你说清楚了蝉儿脱壳时的顺序,但没有说清楚蝉儿身体各部分是如何出壳的,来,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四小节,边读边画出描写出出壳动作的关键词,再说说蝉儿各个部位是怎么出壳的。 2、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金蝉蜕壳的过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板书:神奇动人 你从哪里感受到奇特动人的? ①出示:蝉虫整个身体……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 预设一: “立刻”写出了蝉露背时很快。“抽搐”“裂开”这些动词把蝉背出壳的情景写得具体。(形象,我们仿佛看到蝉儿在奋力挣脱旧壳的情景。) 师:是呀,蝉儿奋力地抽动,打开了新生命的裂口,这场景多么奇特动人呀 “保护甲颜色的变化从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我觉得非常神奇。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体会颜色变化很快、很神奇。(指导朗读) ②出示:接着,头钻出来了……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 预设:从 “钻“字我感受蝉的灵活、调皮。 “像……一样”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蝉的可爱,它正用一双透明发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世界呢!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一只可爱的蝉出现在我面前,多动人呀!/(你能不能想象这个画面,再读读这句话)。 ③出示: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时的情景。……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 预设:抓住未出壳的蝉尾“抖动”、“伸着”,已经出壳的上半身“仰”、“扑”,再用脚“抓” “抽”,感受其动作配合,的自然协调,领悟神奇动人。 (小结:作者观察得多细致啊!) 请学生演一演。 小结:你自然协调的动作,活灵活现的表演,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蝉尾脱壳时奇特动人的情景。 预设:我从“依依不舍”、“过了好一阵子”读出蝉儿舍不得离开的心情。 如果生没想到这一点,引导:幼蝉的生活期特别长,最短的也要在地下生活2—3年,最长的17年。在这期间,这外壳一直陪着它,所以脱完壳后的蝉儿…… 出示: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生读。 师:蝉儿在幽暗的地里蛰伏多年,今朝脱壳蜕变,即将踏上新的路程,读到这样的场景,怎能不让人动心。 小结:同学们,我们虽未亲眼目睹蝉儿脱壳的过程,但也有了和作者同样的感受,你能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这奇特动人的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吗?(学生说不出来时引导他们看板书) (有顺序,抓动作) 5 脱下旧衣换上新装的蝉儿又是怎样换上新装的呢? 屏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小节,边读边思考脱壳后的蝉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指名答。(ppt一个一个出示) 你抓住颜色和大小的变化,向我们展示了蝉儿脱壳后奇特动人的变化,真会学习。 6至此,这个小生命终于从蝉虫变成了蝉,完成了美丽的蜕变。此时的蝉儿静静趴在树上,恢复着体力,准备开始她的歌唱生涯。 小结:几年的地下的蛰伏,长达几个小时的脱壳,就换来如此短暂的歌唱生涯,多么打动人心啊。而这动人之情就是由文字来传达的。(此处让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三、 读写结合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目睹了金蝉脱壳这一奇特动人的情景,同时我们也从作者身上学到了观察的方法——观察有顺序,抓动作。那么这节课,我们也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观察毛毛虫破茧成蝶的情景,然后用我们的文字记录下来,好不好? 下面请大家看看破茧成蝶的情景,注意观察有顺序,重点关注动作。 展示学生的作品(一个有问题的,一个精彩的)生评、师评。(从观察有序和动词的使用是否正确两个方面点评。) 四、 总结 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是多么重要啊。因为有了作者仔细的观察,我们今天才能看到一个惊心动魄、奇特动人的情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出示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