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706
post:486706

雾凇

  • 发布时间:2016-01-17 15:55
  • 作者:陈玉林
  • 点击量:

23、雾凇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欣赏雾凇的奇异景象,说出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过程。

3、完成造句和写话的训练。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说明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雾凇》这篇课文的生字词,理清了课文层次,并且按照小标题的方式学习归类整理有关雾凇的资料。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雾凇》。

二、精读感悟课文描写雾凇的语句,通过课文语言文字欣赏雾凇奇观。

1、人们把观赏雾凇的过程形象地概括为“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这就是有名的“雾凇三赏”,其中的“晨看挂”指的就是——早晨欣赏树挂,雾凇俗称就是树挂。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就直接描写了雾凇的美丽景象。请同学们打开书,朗读相关的语句。(板书:美丽景象)

第一句: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第二句: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感受到了什么?和组内同学说一说,四人小组合作,一人选择一个词语。

3、再来读读这些美丽的词语,读出画面,读出感受。

4、看图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可当你走进东北的吉林,却会看见了这样奇异的景象(播放图片,配乐)——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理解形成的原因以及过程。

(一)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通过阅读,理解雾凇形成的两个必要的条件。

1、那么雾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谁来读?(两人个别读,全班齐读)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这里告诉我们雾凇形成的必要条件一是要有饱和的水汽,二是要有遇冷凝结的过程。

2、这句话以准确、科学的语言解释了雾凇形成的主要原因,而第二段下面的句子则详写了雾凇形成的过程。(板书:形成过程)对照这句话,再读读这一段的句子,你通过哪里读出有饱和的水汽?通过哪里读出遇冷凝结的过程?

1)学生读书上“过于饱和的水汽“的语句。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同座位配合练习朗读,男女生齐读。

2)学生读书上“遇冷凝结”的语句。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

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师引导:这是雾凇遇冷凝结的过程,写得比较长。我们来看,作者先写的是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再写雾气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后形成雾凇的情景。同座位互相配合练习,一人读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二)学习吉林雾凇形成的过程,体会“奇观”。

1欣赏雾景。

1)同学们,关注这里的雾气喔,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2)师点评:它在哪里?(江面上、十里长堤、树木上、松针柳枝上)同学们,雾凇有“三赏,第一赏就是夜看雾。让我们一起读出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浓的特点。

2、欣赏雾凇凝结的过程。

1)雾气就是神奇的魔术师,还会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呢!我们一起来像看电影一样,看这个精彩的特写慢镜头。雾气就是神奇的魔术师。神奇在(请你读,连续四人读)——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2)这就是雾凇凝结的过程,给你怎样的感觉?

体会感受“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

体会感受“镀”。

这里的“镀”本来是指用电解或化学方法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课文中是指雾气的附着在松针柳枝上。

体会感受“最初、逐渐、最后”。

(算算看,这样精彩的雾凇凝结的慢镜头需要多少小时呢?将近十个小时的时间呢。)

体会感受“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镀上白银的松针、柳枝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这里的银松指的就是——,雪柳就是——。通过这三个词语,我们就感受到了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3)让我们来读出雾凇凝结的神奇美妙的过程吧。

(三)练习介绍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

今天来了很多海南来的老师,在他们那儿,四季如春,根本就看不到雾凇这样的情景。他们特别好奇,想听听大家的介绍。你们就是当地的导游,

一位同学介绍雾凇形成的原因,一位同学介绍这过于饱和的水汽,一位同学介绍雾气的变化,一位同学介绍雾气凝结成雾凇的情景。

四、布置作业。

1、课外拓展形容雾凇的四字词语。

凝霜挂雪  戴玉披银      

玉树凌空  琼花烂漫  

朵朵银菊  排排雪浪

轻盈洁白  玲珑剔透

清秀典雅  婀娜多姿

2、读一读,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并选择一个造句。

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3、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