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小学体育实践课教案
教学目标 |
1、 了解变向跑的意义、要领和方法。 2、 初步学习变向跑技术,能学会制动身体、降低重心,面向前进方向快速跑进,发展灵敏、协调、速度等素质。 3、 在练习中能体现机智、果断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优良的团队精神。 |
|||||
教学内容 |
跑:变向跑 游戏:三角形换棒接力赛 |
|||||
重点难点 |
重点:制动急停,降低重心,向前进的方向起动发力,快速跑进。 |
难点:急停时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瞬间起动发挥出最大爆发力。 |
||||
教学程序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运动负荷 |
|||
时间 |
次数 |
强度 |
||||
开始部分 1′ |
1、 向学生问好,做一下自我介绍。 2、 思想动员,激励学生将今天的课上好。 3、 介绍场地,引出下一步的热身活动。 |
1、 四列横队站立,检查人数,向老师问好。 2、 充满自信,向老师表明决心。 3、 认真听讲,做好热身活动准备。 |
|
|
|
|
热身部分 7′-8′ |
1、 领学生做慢跑,边跑边介绍场地的布置。 2、 引导学生变换节奏,有慢跑、快跑、急停和走动。 3、 引领学生在行进间或原地做肢体活动操,边喊口令边示范。 |
1、 认真听讲、认真观察场地,按照老师的提示做不同路线跑动。 2、 按照提示变换节奏有序跑动。 3、 边看示范边听口令认真跟老师模仿练习。 |
4′ ︱ 5′ |
|
中 |
|
基本部分 跑:变向跑 19′-20′ 基本部分 游戏:三角形换棒接力赛 8′-9′ |
1、 介绍篮球、足球运动中的变向跑动作及意义。 2、 指令学生沿直线摆放的标志篓做S形跑,体会S形跑动作与直线跑的不同。 3、 语言提示学生在跑动中不断提高跑速,并要求不能碰到标志篓,提问学生跑的感受。 4、 指令学生沿直线摆放的标志篓做折返跑,体会折返点时的身体动作。 5、 来回巡视,提示学生折返时紧贴标志篓,控制身体前移,快速折返。总结变向跑要领:跨步急停,下降重心,转体起动,目视目标方向。 6、 调整场地,组织学生菱形变向跑,要求变向准,起动快。 7、 总结变向跑要领:急停时,前脚朝目标方向,后脚朝相反方向蹬地,转体起动。组织菱形变向跑接力赛。 8、 调整场地,组织三角形变向跑,进一步做出标准的变向跑动作要领。 9、 指令各组推荐一名学生做示范,比较哪个同学动作好,速度快。 10、讲解示范三角形变向换棒接力赛方法与规则,组织学生演练。 方法:发令后,各组第一人从起点篓中拿棒跑向第二篓,换棒后跑向第三篓换棒,再跑向起点,将棒放入篓中,第二人离开拿起棒继续,直到最后一人完成,按各组完成的速度排名。 11、比赛中不断提示学生注意规则,接力时注意安全。 12、点评比赛结果。 |
1、 认真听讲,联想篮球、足球运动,了解变向跑的概念及意义。 2、 认真练习,认真体会,找出S形跑与直线跑的不同感受。 3、 积极尝试练习,用心体会,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4、 认真练习,用心体会折返时的动作要领。 5、 尝试练习,用心体会,认真听讲,力争做出标准动作。 6、 积极练习,力争做到急停变向准,转体起动快。 7、 认真听讲,领会要领,积极投入到菱形变向跑接力赛。 8、 认真练习,争取做到动作好,速度快。 9、 积极展示,相互评价动作,积极反思自己的动作。 10、认真听讲,积极练习领会方法与规则。 规则:二、三棒必须换棒,第一帮放入篓中,中间掉棒必须捡起继续,换棒是篓翻倒和棒掉地,必须扶起篓捡起棒。 11、在演练中体验方法与规则。 12、享受成功,找出不足。 |
5′ ︱ 7′ 2′ ︱ 3′ |
4 5 5 4 |
中 大 |
|
结束部分 3′-4′ |
1、播放音乐,领学生一起做放松活动。 2、小结变向跑的学习,分析变向跑的重点和难点。 3、收还器材,宣布下课。 |
1、跟老师一起尽情放松。 2、认真听讲,总结不足。 3、与老师再见,协助收器材。 |
1′ |
|
|
|
场地器材 |
操场 标志篓16个 接力棒12根 小哑铃16个 |
图示1: 图示2: 图示3: |
||||
运动 负荷 预计 |
学生实际练习时间:12—15分钟 练习密度:35—40% 平均心率125—135次/分 |
|||||
《变向跑》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从教学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发挥教师主动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变向跑 三角形换棒接力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变向跑的意义、要领和方法。
2、初步学习变向跑技术,能学会制动身体、降低重心,面向前进方向快速跑进,发展灵敏、协调、速度等素质。
3、在练习中能体现机智、果断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优良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动急停,降低重心,向前进的方向起动发力,快速跑进。
难点:急停时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瞬间起动发挥出最大爆发力。
五、教材分析
变向跑是跑项目中一项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教学过程中比较乏味,但在跑的过程中有较广泛的运用,有重要的教学地位。本课通过体验教学,学生分成四组通过S形跑、折返跑、菱形跑、三角形跑形式进行教学,在多次练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掌握变向跑技术要领,通过三角形换棒接力赛使变向跑技术得到提升,同时也是对自己掌握程度的一种检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技术的同时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六、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基础的速度、力量和灵敏素质,并具有一定观察、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性格活泼、好动,表现欲和上进心比较强,这些特点为本课培养学生的变向跑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七、教法学法
本课摒弃传统的“示范—讲解—学练”的模式,采用先尝试性进行变向跑,然后带着疑问体验变向跑,
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再次体验变向跑技术,从而领会、掌握变向跑技术。通过三角形换棒接力赛,让自己掌握的变向跑技术得到一个提升和巩固,同时也是对自己掌握程度的一个检测。
八、教学流程
开始部分:教学常规。准备部分:通过各种形状跑、变速跑、徒手操,让学生逐步热身,为主教材的
教学奠定身体基础。主要部分:本课主要以S形跑、折返跑、菱形跑、三角形跑的形式组织教学,利用三角形换棒接力赛让学生巩固、提升变向跑技术,从而也让课堂达到高潮。结束部分:教师领学生一起做放松活动,让高强度、大密度的课堂教学逐渐恢复平静,总结教学,提出要求,结束课堂。
九、主要特色和亮点
本课主要采用尝试练习、自主体验、探究练习、游戏提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层层跟进,逐步掌握变向跑技术。本课采用一个教材上到底,组织形式层层变化,练习难度层层递进,摆脱了单一乏味的练习,激起了学生不断挑战难度的斗志,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