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孙小娟
一、 导入
1、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它的名字就是——自相矛盾。
2、 看图识矛、盾,指导写“矛”。
知道矛吗?指图,一根长杆,在它的一端装有铁质的枪头;它是打仗时攻击敌人的武器。这就是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
我们写好“矛”。横钩拉拉长,点点要对齐,撇尖展开不落地。
二、初读课文——读准课文
1、 课前小朋友已经预习了,字音能读准吗,老师来检查。马上小组来读书,快速分工,要求读得响亮、准确、流利。
2、 有了刚才的提醒,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准,和同桌商量商量怎么分工,一起合作读书,等会来展示。
3、 反馈、评价。
二、 再读课文——读好课文
1、 这是我们目前学得最长的一篇课文,能读得这么通顺、准确非常了不起。小朋友也一定能把文章读好。出示第2小节。
2、 这个楚国人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呢?谁来读?他像不像?分句指导
句1:大声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
你现在就在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卖油条烧饼的,杀猪宰羊的,你要怎么卖呢?
句2、3:动作、炫耀(夸耀),无坚不摧
演:你的矛怎么样?有多好,都能刺破什么呀?
你的盾呢?能挡住箭、刀吗?
3、 提示语。说话的前面告诉了我们说话人当时的动作、样子,这叫——提示语,它让我们仿佛能看到这个人一样。
4、 演一演
(1)指名师生演,师读旁白。
刚才,某某读的是楚国人说的话,老师读的是说话以外的内容就是旁白。
(2)同桌演。同桌一个读楚国人说的话,一个读旁白。
三、 明道理
1、如果你就在大街上,你会怎么对他说?
2、楚国人一下愣住了,难为情地溜走了,为什么呀?——如果矛刺破了盾,那么盾就不是无坚不摧,如果矛没有刺破,那么就不叫无坚不摧。前后的话是不一致的,这就叫自相矛盾。
3、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五、游戏识字
读好了书、明白了道理,收获真不少,不过生字单独出现还能认得吗?
踩地雷。(尴尬、炫耀)
六、 写字
小朋友真棒,这个的字有点难,大家都能认识,今天要写的还有3个字,首先来看2个左右结构,收—站。
收:折文旁。第一笔,竖提。
站:立横变提。
坚:靠紧凑
总结: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读好了故事,懂得了道理,认识了生字,会写了生字,收获真不小,为自己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