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的一篇状物散文——夹竹桃。
回忆一下,在作者的眼中,这是怎样的两盆夹竹桃?
PPT:( )的夹竹桃
(预设:花色艳丽、有韧性、引起作者许多幻想的、花影迷离)
2、这么多形容词,也难怪季先生说——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3、季先生还深情表达他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这样的韧性……
(4、什么是韧性?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1.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破裂的性质。2.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
文中哪些词句中体现出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呢?
二、赏花
1、课前,已经让同学们思考这一问题,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将你的思考和同桌交流一下,一会班级交流。
PPT: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读句,说词,其他人补充,师总结,读。一个句子说完,下个句子继续。
预设:
(1)默默花开,生命旺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悄悄地”“一声不响”
(这两个词突出了夹竹桃默默无闻、不张不扬的特点。)夹竹桃越开越多,还写出了它那旺盛的生命力。
“又开出、又长出”
(这两个词突出了夹竹桃的花开连绵,从不间断的特点。看出夹竹桃花的生命力很旺盛,有“韧性”。)
“嘟噜”
(一串,冒出来)
师:是呀,夹竹桃开了又败,败了又开,长了又黄,黄了又长,她用美丽延续着美丽,生命接力着生命,如此循环,生命力是多么的旺盛!这就是韧性!
(2)风吹雨打,生命强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春风、暴雨、清冷
(夹竹桃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里都在绽放。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下,夹竹桃始终如一的开放。生命力顽强,坚忍不拔。)
看不出,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夹竹桃每天都在开放。昨天它就开了,今天它还在开,明天它依然在开。)
无日不,改成陈述句,哪句语气更强烈
师:无论是什么样的环境,夹竹桃安静从容地开、始终如一地开、锲而不舍地开、洋洋洒洒地开、顽强不屈地开……生命是多么顽强!这就是韧性!
(3)花开三季,生命长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菊花,无不奉陪。”
从…从…无不奉陪
(其他花的花季很短,而夹竹桃一开就是三季,花期很长。)
师:许多花只美丽一季, 惟有夹竹桃却始终如一, 从春到秋, 一直默默地、毫不倦怠地开放, 花期如此之长,生命之歌如此嘹亮,!这就是韧性!
2、怪不得季羡林赞叹——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里的那些花是哪些花?(院子里的那些,只开一季的花。)
走,我们一起去院子里欣赏一下这万紫千红,老师先读,你们接着读——PPT,第三段
师引读,生接着读
这里的第三段,很有意思,作者描绘了一年三季,院子里的万紫千红,却唯独对夹竹桃只字不提,他有何用意?
(将院子里的花开得热烈和夹竹桃的默默无闻对比,将院子里的花花期短和夹竹桃花期长作对比,衬托出夹竹桃的“韧性”)
师: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先生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夹竹桃!(在以后的作文中,为了突出某个事物的特点,你也可以学学运用这种对比衬托的写作方式。)
评价预设:
1、你抓住了关键词,读懂了……/发现……
2、你发现了作者巧妙的表达方式——双重否定,体会到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之情。
3、你也关注了特殊句式,反问句,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
4、你特别会读书,原来作者语气的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5、就这样对比着读,联系上下文,我们将夹竹桃的韧性感受得更加深刻。
三、悟情
1、然而,古人也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充满着韧劲的夹竹桃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思呢?读一读下面这段话,也许你会有所发现。
PPT:季羡林先生在《季羡林散文集自序》中写道: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
季羡林,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佛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散文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
他 24 岁时到德国深造,遇上战事,10年中经受着战火之苦,但他顽强学习和生活,获得了博士学位。
55 岁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他遭受严重迫害,但笑容依旧,用幽默的笔调写出了《牛棚杂忆》。
92 岁时,因病住院,但他仍然没有停止学习,5年的病榻生活,写成了20多万字的《病榻杂记》。
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具有韧性的不仅是夹竹桃,还有作者本人。勤奋、坚韧)
引导:这段话的春风、暴雨、清冷,仅仅是自然界的环境变化吗?(人生的坎坷、苦难、困境)
夹竹桃历经风雨,但是依然自强不息,夹竹桃在不同的季节里默默开放,季羡林先生处在困境时,不屈服,他也是自强不息。
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看着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季羡林先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点评:夹竹桃的生长过程不正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生坎坷经历的真实写照吗?
点评:花品即人品。
点评:难怪有人说,季羡林先生是夹竹桃的知音呢!
小结:季羡林曾说过:“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季羡林对生命韧性的追求和夹竹桃的宝贵韧性是多么相似啊!正可谓花如其人,人如其花。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 4 自然段,让每一字,每一个字背后的故事,每个字后所蕴含作者的深情,印刻在我们的心间。
四、学以致用
今天我们跟着季羡林先生质朴而不失典雅的文字欣赏了夹竹桃的韧劲,感受到他的夹竹桃深情的喜爱,由花及人,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发现韧性,不仅是夹竹桃的特点,也是作者人生的追求。我们不仅读懂了夹竹桃,更认识了季羡林先生。
老师也准备了另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请拿出来。默读《清塘荷韵》,就像阅读《夹竹桃》这样,由花及情到人,读一读,思考:文章重点描绘了荷花什么特点?从哪里读出了这一特点?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总结
莫言说,“状物散文中的‘物’首先是物,但其次又不是物,它可能还是人”。
在中国的写景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物的同时,蕴涵着浓烈的深情,以及深刻的人生哲学。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像今天赏读这两篇文章一样,在赏景的同时,悟情、读人,你会发现写景散文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