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分析指导课教案
- 发布时间:2016-06-18 20:28
-
作者:张薇
- 点击量:
《南京那些地名那些事儿》
调查问卷分析指导课
一、 教学目标:
情感价值知识目标:
借助思维导图对前期活动进行简单回顾;
经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问卷在“地名类型”、“地名
典故”与“地名变迁”三个方面的数据概貌;
初步体验统计的意义,培养合作意识;
感受数据的作用及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的意识。
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PAD学习平台,调取存储的问卷、数据统计表、柱状图等原始资料
并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建立起活动过程中对于资料的宏观把握意识;
通过整理分析问卷数据,了解问卷题目之间的逻辑联系,更加明晰问卷题目的设计技巧;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讨论,能得出有关南京公众对于地名认识的初步结论,
陪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回收的问卷,明白数据所代表的含义
利用数学课上的统计图的构成与制作方法的知识储备,明确数据整理与统计的步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回收的问卷,明白数据所代表的含义;
利用数学课上的统计图的构成与制作方法的知识储备,明确数据整理与统计的步骤;
教学难点: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讨论,能得出初步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100份调查问卷、PAD、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等
四、板书设计:
调查问卷分析整理 南京那些地名那些事
录入数据 类型 典故 变迁
分析整理 南京很多老地名随着城市建设消失了!
得出结论 南京市民对于这个现状是怎么看待的?
指导行动 问卷调查(设计 填写 分析)
四、教学过程:
一、 回顾研究,导入课题。
1.师生共同回顾活动开展缘起,揭示课题。
2.当我们确定了这个话题研究后,又做了什么?
(贴类型、变迁、典故)围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便按兴趣自愿分成了9个小组进行各自的研究。
接下来就请出不同研究项目的小组组长代表为同学们和在座的老师们做一个汇报。因为时间有限,我们研究内容相同的小组一名组长汇报就行了,不用重复汇报。
3.小组长围绕各自组别研究内容汇报,汇报的同时以思维导图形式张贴。
师:说得非常好,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
4.指名回答。(老地名随着城市的改造消失了,变化了。)
师:多年前,东柏果园至紫竹林一带改造合一后,就简单地以企业名称来命名为南瑞路。芦席营北段拓宽后,变成了企业名字命名的金贸大街。我们学校附近的邓府街,也因为楼盘的盖起来而改名叫长江路九号,在意识到这些变化的同时,我们又有了新的想法?
(小学生关注到了,那么南京市民们又是怎样看待的呢?)于是就延伸产生了我们的新的方向,并在上一阶段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市民进行了解。
5.咱们在设计调查问卷的时候,经过了多次修改。你们有什么收获?
(问卷的题型上,不能有太多的问答题。问卷的题目。应该准确地向地名的故事、变迁、类型)
6明确回收问卷目的。
最终我们发放了100分问卷,回收了100问卷。回收的目的是什么?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整理分析(板书:问卷调查整理分析)。
二.学会整理分析问卷数据。
之前我们已经请各位同学将这些数据进行了电子录入和柱状图的绘制,请看数据。
1.出示数据。
2.这节课上我们将对这些数据和统计图进行整理,分析。指导回顾南京地名研究的三个方面:类型、典故、变迁。因此在分析时,要围绕这三个方面来看数据。
出示任务:
计算出各题正确率。
透过数据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围绕相关题目,共同探讨。教师巡视并做相应指导。提醒: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从平板电脑里调取问卷电子资料。
4.小组汇报。
预设:被访者大部分是居住并喜爱南京的,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就对南京地名有所深入了解。同时,从年龄结构上看,成年人的了解程度要多于未成年人。老年人的了解程度要比中青年人深。同时,由于南京地名和很多历史相关,所以不了解历史的人肯定无法一下判断出该地名的出处。如第 题。而第 题也反映出很多人对南京地名的变迁并不是很了解。从比例上看,更多的南京人居其地而不知其所史。
6.同学们的汇报都很好,老师觉得,这些都是对自己调查问卷的再反思。那么,你们认为这些调查问卷能否说明全部的问题?还可以做什么?
三.深化主题,结束本课
1、各小组已经将统计的结果做了深入的分析,可是得出的结论显然让我们很失望:不只是孩子们,就连大多数成年人对南京地名的历史也不是很了解,针对这种调查结果,你觉得正常吗?我们有没有必要让每一个南京人都去了解地名?谈谈你的想法。
2、下一阶段我们将围绕问卷暴露出来的问题思考我们可以有哪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