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学生只有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一、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创新:
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就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
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在整合中全面发展:
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写字板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学科特点,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
面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许多人误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电脑知识教育,以为掌握了电脑知识也就具有了驾驭信息的能力。其实不然,不能只偏重于电脑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信息学科知识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学中,我们要始终贯彻信息素质教育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主动去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