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寿波高年级趣味耐久跑的反思
耐久跑是一种不太好上的课,对于学生来说枯燥、单调有困难,有好多学生在困难面前容易被吓到。做为我们教师本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在这种类型的课程设计上动脑经、下功夫。增强趣味性,把本该完成的目标趣味化,让学生乐意去完成,不知不觉中去完成。本课采用自然地形结合趣味的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任务,即重复练习了耐久跑的技术动作。通过寻找目标做标记,最后完成标记的收回,通过熟悉路线,进行分组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相互合作完成各种任务。
首先课的开始部分采用“喊数抱团”的小游戏来给本课开一个好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使得本课的过度流畅自然,在课程的准备部分就贯串的专项的准备活动, 在慢跑与热身环节学生就已经在体会耐久跑中正确的呼吸方法。
在自然地地形场地中,以自然场地中的“大树”作为做标记的点,布点采用随机的形式,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寻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是不限顺序、但是要全部找到,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动作。增加这一要求的目的是体验耐久跑的正确方法,因为在前面试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寻找上,快速的找到目标,但是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 这一点整的很重要,我也观摩过类似的公开课,就是教师在课中设计一些比较新颖的器材,目的为了调节气氛,活跃课堂。但是往往由于老师交代的不够清楚,或这没有交代重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器材上,从而拖延时间,影响了课程其他内容的进行,本来应该是一节课中的亮点所在,最后事与愿违成为了一节课中的败笔所在。其实在之前试课的过程中多少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但是通过改进这些小问题都避开了,即强调主次,让学生明白重点与非重点。以下几个环节也都是针对“点标”做文章,让学生分清主次,懂得这节课要完成的目标,以及每个任务需要完成的目标。最后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目标,而且是在不知不觉、愉悦轻松的围中完成的,同时也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积极完成任务,体验轻松、自然的耐久跑动作,提高耐久跑的能力。
游戏的设计思想是这样的:内容既要符合趣味性,又要和主教材的内容顺利衔接,同时也要一定程度的考虑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巩固。采用了在保持队伍步调一致的前提下,每组队员合理分配体力,不让每一位同学落队的前提下,完成每个点标记的收回,不但提高了耐久跑的能力,增强了组与组之间竞争的趣味性,同时也增强了组内队员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协同合作的能力。
准备一节课很容易,但是要准备一节好课不容易,需要你去付出,需要你去思考的更多。场地的考虑(因为同时段在有限的场地上有几节体育课,场地是必须要考虑的)、学生学情的考虑等等,要考虑周全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件繁琐的过程。然而好的结果的产生,正是由于这一系列过程的积累,每一过程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为我积累的来之不易的经验。只有获得了更多的经验,才能使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遇到了问题迎刃而解,才能够举一反三。每一次水平的提升,来之于每一次的磨练。历练多了,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步伐才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