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190
post:493190

六年级品社反思

  • 发布时间:2011-06-23 15:24
  • 作者:严芳
  • 点击量:

社会课《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小学品社课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这样三个方面:一、使学生明确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而需要养活的人口越来越多。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二、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保护地球。

通过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刚才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点。综观本课,我觉得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注重课堂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首先,针对社会课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没有象以往那样就课本讲课本,而是把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大量与环境有关的资料。这样以来,不仅将课内与课外相联系,丰富了课堂的容量,而且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其次,教学活动多样性.例如:在介绍地球资源的时候,采取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自由说的形式;在汇报地球资源变化的时候,采取了让学生读自己所搜集的资料的方式;在探究环境污染形成原因的时候,采取了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

再次,巧妙地使用课件。例如:导课的时候播放了地球在太空中旋转的动态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组环境遭到污染的照片,触动了学生“憎恨破坏,保护地球”的渴望;结尾处一曲《爱的奉献》更是将气氛推向了高潮。这些手段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到动起来,我让他们参与了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种资料;课堂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等。这些全是学生自行完成的,概括起来就是让学生自行搜集,自行汇报,自行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三、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

课前的资料搜集体现了本课知识化的特点,而学生通过亲自搜集资料,交流资料也学会了搜集资料及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另外通过课件播放环境污染的照片,让学生谈观后感,激发了学生对环境遭到破坏所产生的痛心之情及要保护地球的正确价值观。

四、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

导课时,我从语文课同名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入手,摘录了其中的一段文字,使学生在欣赏地球的同时唤起记忆深处的原有知识,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地过度到本次社会课的学习中。这样不仅将语文学科与社会学科中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很好地整和,而且符合从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课堂节奏控制得不好,延长了下课时间。2、对学生的评价不够丰富全面。3、由于是下午上的公开课,学生显得比较疲惫,因而思维不够活跃。

通过本次教学,我获得了一定的启示,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这样两方面多下功夫:1、加强教学能力的训练,学会合理地控制课堂节奏。2、注重多角度多方面的调动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