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与表演中,学唱歌曲
——《钟》教学反思
《钟》是苏少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钟滴答”的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唱歌歌曲。四四拍规整的节奏,一字一音,朗朗上口。活泼的情绪表现了清晨7点,孩子上学爸妈上班的场景。歌词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了钟的功能。歌曲为大调式,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旋律完全相同,节奏上稍有变化,给人以明快、活泼之感,第三乐句略作发展。整首歌曲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而教学设计时,我将难点放在了第三乐句的演唱上。设计了音阶式默唱、字母谱演唱、合作演唱等方式解决。整体的教学我以有节奏的扮演不同钟表为导入,感受节奏与音高不同的钟表引出的故事,在故事中分句分析学唱。
而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听《在钟表店里》音乐片段,模仿钟走路的声音和大钟报时的声音来慢慢进入课题。即让孩子感到课堂轻松的环境也明确了这堂课的主题。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尊重个体的不同体验,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看法,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这两种声音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这个模仿滴答滴答和当当的声音来加强学生模唱能力训练他们对声音的模仿能力和相互之间的配合能力,并为之后的拓展双声部埋下伏笔。
歌曲中第三乐句要注意音准。通过音乐游戏“找邻居”,让生在不知不觉中记忆第三乐句音高及每一个音的连接,并巩固了其音高,通过多次的默唱与演唱,明确第三乐句的音高。这首歌曲在演唱时要告诉学生声音一定要控制好,不能大声喊叫,声音应该富有弹性,表现出时钟滴答的感觉。所以我要求学生在之前的模仿钟表声时,注意音量的调整与运用,有意识的让学生感受到钟表的声音并能够正确模仿出来。在进行反复听范唱,听伴奏,抓住歌曲的准确节奏与音高表达,从而唱好歌曲。在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让学生用各种的演唱形式来演唱,如师生接口唱,男女生分别演唱等,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这种学习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在熟悉歌曲之后,我们师生共同演绎歌曲,用身体做钟摆,根据书中的插图,表现摆钟和闹钟的不同节奏,然后我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一个发出“当——,当——”一个发出“嘀嗒嘀嗒”的节奏,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的练习。学生很喜欢这个教学环节,但实际教学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之前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的次数太少,所以在合作时并没有并不能很好的合作。所以看似热闹的课堂中还存在着我要发现和改进的地方。
在故事情境下感受歌曲内容,在表演、游戏中学唱歌曲。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孩子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