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071
post:493071

张明娟教学反思1

  • 发布时间:2014-01-16 08:40
  • 作者:张明娟
  • 点击量:

一年级课堂交流生字词,多为老师引导交流过程,学生们散点交流。一年级,以识字为主,学生多为关注字音、字形的记忆,采取的方式为交流自己需提醒的读音以及利用各种方法记住字形。

那学生到了二年级有什么变化呢?可以有什么变化?依然是以识字为主的教学,在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生字后,再交流能交流什么呢?能否让孩子自己主持呢?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记得曾听过吴校和王菊老师的课,二年级的孩子们都能自如地在台上当小老师,主持大家交流,我不禁想别人行,咱孩子一定也行。于是也就在教学新课时,结合之前听课的经验,进行了尝试。一开始节奏很慢,学生不知道交流什么,生字词部分花时近一节课,后面慢慢环节熟练了,耗时也少了,一般在20分钟左右。

结果问题又来了。孩子自己准备,漫无边际地找字音、字形、字义,效率很低,很多都无需交流,到底如何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呢。于是我决定从课前前置的设计上进行调整。

在前置中,我列出了这课中特别需要关注的生字读音、字形辨析以及字义,当然学生也可就个人情况进行适当补充,这样聚焦性更强了。

原本生字词部分设计:(以《一把筷子》为例)

字音

字形:记难(易混)字

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修改后的生字词部分设计:(以《一把筷子》为例)

 

 

字音(易错音、多音)

字形:记难(易混)字

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易错音:                  

                           

                          

                          

多音字:                  

                          

                         

易混字:

折——拆(区分)

                        

                        

                        

                         

                        

                       

 

(一)把(筷子):                         

拆散:               

                     

                     

                     

                     

                     

通过实践,明显发现,学生交流聚焦更明显了,效率自然也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