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前置性作业”的初步实践
孙晓娟
“生本教育”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通过学生先学习,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因此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了课堂学习质量、效果。那么前置性作业的设置是生本课堂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本学期,我重点进行了前置性作业的研究。
每个学生有准备的进入课堂,进行有思考的讨论,这样的交流才有效果。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宽泛。再者,学生能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学科视野。而且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他们在完成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 都或多或少的有所发现,在交流的过程中,哪怕有一点点的自己的观点,他们都是非常快乐的,实践证明,在生本的课堂上,孩子非常愿意表达,
升入二年级,学习的重点发生了转变,预习内容也要跟着变化,最初,孩子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完成,因此在最初阶段,我给他们一些提纲,如课后的部分习题、从课题、从难读字音、从生字词理解等方面入手,慢慢地,孩子便有了方向。一开始没有认真完成的小组不操之过急,耐心引导,积极扶持,过度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在课堂调查,并鼓励孩子独立完成。
第二步,开始对预习内容上的引导。在课堂中由于每个孩子的关注点不同,个体也存在差异性,因此“课堂分享点”非常丰富,孩子做了准备,特别愿意表达,如果限制其表达,孩子的劳动成果没有体现,心里憋屈。可是课堂时间有限,也不可能无限制地表达,而且有些确实只是个性的知识,全班分享的价值性不大,为了保护他们的话语权,又出现了“上不完”的尴尬情况。在经历了这样一番“折磨”后,我发现,必须在课堂上对他们的分享进行评价和引导,因此,后来的课堂中,我便增加了一个环节“评比最有帮助、价值的分享”,对认真完成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分享点比较低的也只能立刻喊“咔”,以此来慢慢引导孩子知道该如何高效的完成前置性作业。再者,由于作业完成在书上,不便一一、题题批改,有些小坏蛋,便会钻空子,但下有鬼点子,上有金魔杖,通过各种评价制度,来堵住了各种漏洞。
以上是我这个学期对于前置性作业的比较浅显的思考,下一步将思考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更好地服务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