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军教授讲了一个例子,有关“蜡梅”的“蜡”的理解。“蜡梅”是苏教版第三册《识字5》词串“蜡梅 翠竹 苍松”中的一个词。很多人包括媒体都认为苏教版编写出错了,毕竟常用的书写方式是“腊梅”。
吴永军教授通过词串的特点揣摩了编者的意图。
此词串述说了岁寒三友——松竹梅,展现三者在冬天不畏风寒时的景象。我们不难看出松竹梅前面的字都是修饰形容后者的,展现的是什么样的松竹梅。
“翠竹”中的“翠”是指颜色翠绿,而“苍松”中的“苍”指的是苍绿,也是指颜色,按照词串的构词方法,显然“蜡梅”的“蜡”也应该指颜色。我们都知道蜡梅花呈金黄色,自然这里的蜡指的就是像蜂蜡一样的黄颜色。从这点去考虑,“蜡梅”的“蜡”选用正确。
而“腊”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中有如下的解释,其中第一条是“古代在农历十二月里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不难看出“腊”更主要指时间。
山西晚报的记者也曾就这个问题打电话询问了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一位张姓老师称:“腊梅”与“蜡梅”暂时通用,目前并没有严格区分对错,两个词其实是代表着同一个东西,只是侧重点稍有不同,“腊梅”侧重开花时间,特指腊月前后开的梅花;“蜡梅”则侧重花色,特指花色似蜂蜡。[1]
显然通过仔细研读文本,结合行文特点,也是能揣摩出编者意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