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916
post:492916

三上《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5-01-22 11:49
  • 作者:张月
  • 点击量: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课文情节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

对于三年级孩子,他们刚刚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学习,于是我的教学定位有两个依据:一是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是文本的语言特点。整个课堂教学中我努力突出一个“趣”字——童话语言之趣,教学情境创设之趣。

一、            品味语言之趣。

读词语,情趣盎然。比如第一组词串的出现就是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咏, 进而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理解“黄灿灿”是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再结合小猪当时的心情朗读体会;而理解“上等”则用了换词语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小猴的聪明机智。  

二、情境创设之趣

     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对于这袋麦子,你赞成谁的做法。学生们众说纷纭,好不热闹。这三种做法都有人赞成。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边读边想当时小动物们说话的语气,并且用体态语言辅助朗读,效果不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直追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轻松快乐地享受语文的境界,也期待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