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882
post:492882

潘燕《识字5》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1-01-07 12:13
  • 作者:董艾青
  • 点击量:

《识字  5》 教学反思

潘燕

《识字5》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韵文。本课将与大海有关的词语串起来组成韵语(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押韵),让学生诵读。第一行三个词表现海滩上的情景,第二行表现海上的景色,第三行体现了海产的丰富,第四行表现了傍晚海港景色。一共12个词,恰如一篇描绘大海景色的诗歌,意境优美,读来琅琅上口。

在本册书中学生已经学过了四篇识字韵文,对于这种词串识字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谓词串识字,实际是以“准韵文”形式,围绕着某一个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
  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我认为可以按照这样的程序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然后让学生连词认读,展开想象,还可以结合看情境图,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字义。由于一年级学生辨认字形不够精细,有些字比较难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如是后鼻音,声调的差别,字形和语义的区别等,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二、图词对照,认知事物。
  在学生能正确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对词义的理解去观察课文插图,从图中找出词语所指的具体事物。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给情境图读词语。
  师:字音读准了,词也会读了,这些词都懂了吗?(出示课文中的情境图)老师指着图,问:大海还有很多物产呢!你认识吗?  

生纷纷举手,师指名上台。学生很轻松地指出了:海带、鱼虾。(教师的课件及时出示词语)

师:还有珍珠呢!你能找到它在哪里吗?
  学生迟疑了。
  师:一颗沙子落进了在贝壳里,经过很久的时间,沙子变成了美丽的珍珠。现在你们能找到珍珠了吗?

学生都举起了小手,有的忍不住叫起来。

生:在沙滩上的贝壳里,你们看这些圆圆的、白白的就是珍珠。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又爱动脑筋,真棒!

(学生齐读词串)
  

这一设计将文字与事物相匹配,既巩固了对字词的认识,又理解了词义,认识了事物。

  三、诵读词串,展开想象,进入情境,品味欣赏。
   诵读词串是词串识字教学的重要环节,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可以先分别进行横排朗读,注意各排词语间的联系,再连贯起来诵读整篇词串,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最后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调与停顿,注意末尾押韵,读出轻重缓急的韵味和乐感。如指导读第一行沙滩 贝壳   脚丫
  师:大海美吗?好玩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吧!捧好书,读第一行词。读一个词就要在头脑中想象一个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行。
  师:这处景点谁喜欢?来读读。
  学生朗读。
  师:沙滩能读得再大一点吗?贝壳能读得再美一些吗?
  生:能!(生再读)
  当我发现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就借机指导——
  师:怎样才能读出画面来呢?老师是这样边读边想的,读沙滩这个词时,我就想沙滩多大呀,沙子软软的,踩在上面可舒服啦!读贝壳这个词时,我又想沙滩上贝壳真多呀,千奇百怪,五颜六色。读脚丫这个词时,我眼前就看到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光着脚丫在沙滩上拣贝壳,玩得可高兴了!就这样,我由词想到了图画,又由图画想到了词。来,听老师读,跟老师一起想。

  ……
  引导学生诵读词串,激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而且能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四、指导写字,笔笔到位。
  苏教版教材每课生字后面都安排了笔顺表,可见非常重视汉字的书写过程。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笔画顺序来书写,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在教学生字沙、浪、渔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三点水)归纳出来后让学生看练习四后的笔顺表,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然后对关键笔画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描红、临写。指导学生注意写字姿势。我在巡视过程中适当指点,并给学生写得好的字画个小红星。这对老师来说是举手之劳,对孩子来说却有相当大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