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优秀的“设计师”
——《南京欢迎您》教学反思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许海雁
本学期,承担了一节品德年会的展示课,作为青年教师,自己心中的压力很大。但是,很感谢学校的领导和分管品德的老师们,她们不但自己认真地指导我,而且聘请了资深的品的教学顾问范老师来给我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我的金陵文化课《南京欢迎您》终于新鲜出炉了!在品德年会上,做了比较精彩的展示。会后,很多认识和不认识的老师都来祝贺我、表扬我,其实,只有的自己的内心最清楚,这其实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上完这节课后,我心中的感触颇深,对于“金陵文化”这种类型的课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下面我就简单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反思。
一、设计环节要吸引学生
这堂课,单单在设计导入环节的研究与试教中,我们做了很多次的修改。一开始,是“考考你”。分别展示出一组一组的题目,让学生依次来回答,以此来导入南京的美丽景色和名胜古迹。这样的设计知识性很强,乐于回答问题的学生一定会被深深地吸引,并认真进入到学习之中。但是,那些看到题目就觉得烦的孩子呢?他们会认真看题目,并积极回答吗?这可真不一定了。
如果一堂课的一开始都没有办法吸引学生,那么,后面的环节设计得再精彩,也可能只是空中楼阁。“万事开头难”,开头一炮打响的话,这节课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了。
有了这样的思考,于是,我和指导老师就如何在开头吸引学生,把导入部分进行了全新的修改。由原来的“”考考你变成了出示青奥吉祥物“砳砳”的图片。这个小东西是刚刚评选出来的新玩意儿,又是个娃娃,对学生的吸引力一定是大于题目的。一试教,果然如此!学生一开始就眼前一亮,纷纷举手回答问题了。
又过了几天,“砳砳”的实物玩偶开始出售了,教师就去买了个毛绒玩具,一开始,就以“变魔术”的形式把“砳砳”给变出来!一听到老师说要变魔术了,学生激动得眼睛睁得好大,静静地看着老师,注意力别提有多集中了。等到老师把“砳砳”变了出来,孩子们都兴奋地笑了起来,有的拍手、有的欢呼,课堂一开始的气氛就好的不得了。
看来,这个“开门红”真的是太重要了!
二、设计问题要针对学生
“砳砳”是个新鲜的事物,出场之后,咱们在课堂当中自然就要对它进行一些介绍。展示图片、显示名字自然是要的,但是,对于“砳砳”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是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的。怎样把这个问题问出来呢?
一开始,教师在课堂上是这样说的:“读读他的名字,看看他的样子,你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吗?”这个问题在试教的时候一问下去,下面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愣住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听懂老师问题的意思啊。老师究竟想让他们从哪个角度、思考一些什么问题、要他们回答什么,他们从老师的提示语当中读不出来。这显然就是教师的提问语言的指向性不够明确了。
经过了研究与思考,教师确定了这个问题的最终指向性:它需要学生回答出“砳”这个字和青奥会吉祥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明确认识到,用“砳砳”作为青奥会吉祥物的原因。
这个目标明确了,自然就简单多了。问题重现设计之后,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有益于学生理解了。课堂上,教师说道:“同学们,咱们来看看‘砳’这个字,它很有意思哦!左边是一个‘石’,右边也是一个‘石’,真好玩!为什么要用这个字作为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的名字呢?”这个问题一下去,学生首先在理解上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因为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已经做了足够的铺垫工作,让学生发现了“砳砳”二字的特点。之后,教师才用简洁的语言,提出了学生能够迅速理解的问题。课堂之上,孩子们纷纷举手的样子又出现了。
三、设计活动要围绕学生
在本节课中,还有一个活动,是一直都有的,叫做“我是青奥小导游”。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先针对南京的某处美丽景色或名胜古迹进行小组内的讨论,然后把该处的特点归纳出来,以导游词的形式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当然,导游词是要由小导游们上台讲出来的。
一开始,教师是让孩子们分小组讨论,并指导学生借助《金陵文化》书上的内容进行学习归纳,总结出自己需要的知识点,并将其展示出来。设想是美好的,但是,一旦实践起来就困难重重了。孩子们不知道该选取哪些作为自己讲解的重点,因此在讲的时候,希望把所有的内容都说到。另外,对于导游如何介绍景点,孩子们没有一个明确的观念和认知,于是就出现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照着书读的结果。使得一个原本应该活泼出彩的活动变得让人不可耐烦。
改!
孩子不知道如何归纳怎么办?课堂现场一步一步地教是不实际的,那显然是在浪费时间。孩子不知道导游是如何介绍景点的怎么办?请个导游来班上?更不可能了!怎么办?老师上!
于是,在活动环节中,又多出一项:教师首先化身为导游,向台下坐着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实际上就是学生)介绍南京的“燕子矶”。一番精彩而又生动的讲解下来,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拍手不止。接下来的环节没有任何的变化,但是孩子们上台介绍的效果却大有进步!更加活泼、更加精彩、更加有创意!还有很多孩子为自己的导游词加上了外语!
原来,就差这一点!
经过这节课的磨练,我又成长了。我领悟到了,教师其实都是“设计师”,每天都在“设计”:教学导入、教学问题、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得巧妙了,学生就能够学得更加快乐、更加认真、更加扎实。因此,做个优秀的“设计师”,让你的课堂更加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