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让学生每周写周记,周一批改后讲评。由于实行了一定的激励机制,效果不错。但同时,问题也出现了——有些孩子是很认真地对待周记的,但由于缺乏指导,有的从选材就很不恰当了;有的开头的基调就不搭了;有的写了90%的好文,结尾却功亏一篑……我很想让这些同学重写或修改,但苦于有时孩子们和我的时间根本不允许,所以留下了很多遗憾。
微信的横空出世,让学生和我的遗憾得以弥补。
微信所具备的即时传送图片、传送语音的快捷功能,弥补了电话、短信、QQ的缺陷。最关键的是,它让手机不仅成为娱乐的宠儿,也成为办公的助手。因着这随时随地的便捷,我萌生了用微信尝试辅导学生周记(作文)的想法。一段时间的摸索让我感觉,微信预改周记(作文)有如下好处:
1、 让时间和空间无限接近
传统的纸质稿周记,周五布置以后,必须由学生下周一带到学校后,老师才能读到。而用微信拍摄后传过来的图像,则可以在孩子写完后的第一时间让老师读到。智能手机强大的拍照功能,家家户户网络的发达,让这种传送变得快捷而方便。
于是,时间几乎同步了,空间基本零距离了。这样,即使学生在美国或者全球任意一个有wifi的地方,我都可以收到他的即时信息和图片;同时,也能以最快的速度给予反馈。省时省事省力,仅仅费了点流量而已。当然,一时没有看到或没有时间处理也没关系,微信页面上的内容可以永久保留。只要有时间,我就就可以拿起手机,或写或说。学生当然也可以拿起手机,或看或听。堪称灵活、
自由而高效!
(即时回复) (有空回复)
2、 让文字和语音分工合作
微信的语音和文字随意切换的功能对我辅导学生的作文非常实用。特别是语音功能。
说老实话,学生的作文,良莠不齐;作文的水平,相差很大。好作文,思路、中心没有太大问题,只是局部还不够完美的,仅仅需要点赞或者点到为止的建议,那就只要给他几句话的精当评点即可。这个,打字可以快速完成——因为我们要的就是简明扼要。
而对于还不太会写作文的同学,靠打字来辅导作文是很难的,因为你即使告诉了他问题,他也未必知道怎么修改。这就让我们想到了平时在纸质稿上的评语,再负责的老师,顶多写个100来字吧,有时候还说不透;一般的指出问题以后,就看学生的悟性了。此时,微信的语音让一切困难与不便迎刃而解。以它的每个语音单位为1分钟测算,一般人的语速,1分钟说个两三百字没有问题。所以我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在遇到问题较大的学生作文时,按下听筒说个几分钟,作文的问题、解决方法都可以说得一清二楚。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有时候还可以旁征博引,说细说透,力图让每一位学生听得懂,能操作。
3、 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受益
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想得到提高,取决于以下几个重要条件:1、孩子本身是比较喜欢读书的;2、孩子对写作比较感兴趣的;3、家长和孩子都很迫切希望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的。这3点,第3点在短期内尤为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就作文来看,有的家长本身是高知或搞文字工作的,辅导孩子自然问题不大。但更多的家庭,家长对作文的辅导并不专业,有时还会出现越辅导孩子越差越听不进去的情况。这时候,老师可以作为中间人调停。
需要一个平台。
微信可以。此时,手机微信的强大功能再次凸显。
一般来说,学生作文写完以后,家长有看的也有不看的。但如果老师需要孩子的作文发过来,大多数家长在拿起手机拍照之前,看孩子作文的几率增加了很多。这时候,他也许对孩子的作文是很赞同的,也许对孩子的作文是有微词的。而当我第一时间给予反馈时,家长必然会与孩子一起倾听老师的讲话录音。这对于孩子和家长统一思想极为有利。当然,我指出的问题,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家长也可以语音过来与我商榷。无论是言听计从还是你来我往的讨论,对家长和我都极为有利,因为“理不辨不明”。但得益最多的无疑还是孩子。而且,如果孩子一时没有听明白,家长还可以把语音一遍一遍地放出来,这比我亲自苦口婆心、
三番五次地讲解要省事多了。
说了这么多,突然想起8年前的一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有一个父亲,一直亲力亲为地辅导一个小男孩三门功课,当然也包括作文。可到我五年级教他时,这孩子就很有自己的想法了,就不愿意按照父亲给出的思路写,也不太听得进父亲的建议。有一次周一,我在批改上周周记时,发现他一人竟然写了两篇,题目相同,内容有差异。再一看,下面有说明,原来孩子写完后,父亲认为不好,偏要孩子重写。孩子先是不肯,后来拗不过,就按照父亲的思路重写了一篇,但也提出一个条件,就是第一篇也不撕,两篇放在一起给我评判。仔细地看了两篇文章后,我打电话告诉这位父亲——你错了,孩子第一稿写得更好,并说明了理由。孩子的父亲从善如流,从此以后不再干预,这孩子的作文也越来越好。这是手机没有普及、网络尚未开通、微信没有诞生之前的例子,如果放到今天,这位父亲只要把两篇文章在微信上一发,我一说,问题就有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得以解决。
总结一下,教育教学本来就是一种交流。面对面是一种交流方式,微信互动也是一种交流方式。互相取长补短,我们的交流就会更省时、更高效,何止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