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542
post:492542

尹不凡 放小鸟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4-06-25 08:33
  • 作者:尹不凡
  • 点击量:

《放小鸟》教学反思

                                 尹不凡    2014.6

《放小鸟》是语文第二册第15课。教学要求已不再要求背诵全文了,贴近孩子的举措更具了人文化的关怀,懂得爱鸟,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一、读文本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冰心奶奶的话语让我细细品读文本。文中那只小鸟“可爱-可怜-快乐”,这是文中的一条线索;另一条线索是,小男孩由最初的一见小鸟的喜爱,到照顾它,替它担心为它着急,对小鸟充满怜爱,到给它自由表现大爱。这一线索体现了孩子纯真的心灵。“有一种爱叫放手。”如何引领孩子体味感受文中情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鸟类呢?这两条线索关注。

二、想方法

    为了追求有效的课堂,我预设了趣读字词(找小猫、找喜羊羊)、句式整体感知导入;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指导读、创设情境体味想象,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容,体验文中情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鸟类。最后再通过配音赏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并以动物卡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三、教后

教学中,老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用激励性的话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感悟课文的内容,体验文中情感,对一年级的孩子是有难度的,于是我设计了用配乐朗读文本、让学生听鸟的叫声(不同的叫声)、创设场景、想象对话等方式引导学生体味文本,力求朗读训练扎实有效。

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主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儿童的天性。

当我通过音乐渲染,深情地说:“孩子们,静下心来听听,你们听得懂小鸟、鸟妈妈在说什么吗?笼子里的鸟在拼命地叫唤,小鸟小鸟,你在说什么?”一个孩子高举着手,然后说:“我是鸟妈妈。”我忙说:“鸟妈妈,你在说什么呀?”孩子说:“你这孩子呀,叫你不要乱跑,你偏不听,现在好了,被人家关起来了,活该呀!”虽然孩子的发言让我很意外,但在教学中理应呵护孩子的畅所欲言,同时也需用心引领。于是我说:“这是责备,责备中是爱,更是着急呀!”

在想象小鸟回家后会干些什么时,一个孩子夸张地笑着说:“它大吃大喝。”显然与课堂气氛不太融洽。孩子们都笑起来了,可从孩子的角度想,虽然有偏颇,但不无道理。于是我说:“是呀,几天没吃没喝,饿坏了。它吃什么呀?”孩子说:“它吃吃虫,喝喝水。”我进一步引导道:“它可真是人类的——”

此时这个孩子激动地和全班孩子一齐说:“好朋友!”

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把头脑中生活经验的积淀付诸对文本的理解,将问题解释和想象得那么贴切、自然、合情合理。真实的课堂,教师应以放松的表情、自如的心态与学生交往,对学生产生的不同的感受、多角度的理解,甚至是有偏颇的看法,都应怀着宽容与鼓励去对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点亮了学生心灵之灯,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如何引导一年级孩子品味文本,感悟课文的内容,体验文中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接下来的贴图片、配音朗读、音乐渲染、角色体验想象,孩子们都饶有兴趣,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体会了小鸟和鸟妈妈的叫唤中彼此的思念,体会到鸟妈妈的焦急和小鸟的急切,感悟到了小男孩对小鸟的爱的升华,感受到小男孩的善良、有爱心。

最后我又向学生们介绍了《语文补充习题》六种动物的本领和美称有动物图,有简单的文字介绍,并注有拼音,既与课文表达的爱护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有联系,又让学生借助拼音文字以及图片主动获取知识,进行拓展。

课堂能结合孩子的实际水平,由扶到放,让孩子自己学会“走路”。我想,让孩子这样的发展,才是有效课堂的有效延伸。

探究有效教学,给孩子搭建好成长的台阶,此路还很长。这节课给了我一些启示。

上一篇:胥婕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