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中的2首古诗,都是描写童趣的古诗。课后结合实录,就本节课的一点得失,谈谈自己的感受。
(1)开篇的游戏“对对碰”中,提问设计“读读,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
师:同学们会背不少古诗。下面,我们就玩个对诗的游戏。请根据所给的诗句,对出对应的诗句。(出示诗句,学生对诗。)
生1: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生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生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生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这都是写儿童的诗。
生2:我发现前两首是五言绝句,后两首是七言绝句。
生3:他们都是写儿童活动的,有写放牛的,写放风筝的,写采莲的,写采蝴蝶的。
【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古诗的异同点:有的发现前两首是五言绝句,后两首是七言绝句;有的发现都是写儿童活动的,还有同学谈到了诗的第一句中词性的相同。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原本我担心需要给予一定的引导或者提示,孩子们才能答到位,结果学生超出了我的预设,看来,我低估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课堂上,孩子们自主探究发现,比我原本预设的面要广要深。今后学习中,还是要充分地相信孩子,给予他们更为广阔的发散空间。】
(2)字词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一些窍门,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写好汉字的要点。
师:读准了字音,能写好字形吗?谁来分析写字要点。(有4人举手,人数不多)
师:送给大家神奇棒和甜甜圈,给了你什么提示?(引导学生关注写字要点)
生1: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天不平地不平。最右边的横的笔画多,空白要相等。
生2:侧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天平地平。竖的笔画多,空白要相等。
师:请描一个写一个。(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引导学生讲解汉字要点时,学生举手不多,可能一下子有点畏难,不知道如何说。这时,老师及时给予两个提示“甜甜圈”和“神奇棒”,孩子看到了提示,立刻反应过来,需要怎么说?既强化了写好汉字“稚”“侧”的需要注意的点,也为下面从什么角度点评汉字做了铺垫。】
(3)利用课前学习单,解释古诗时,只说学生们不懂的,节省课堂时间。
师:诗不仅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还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课前同学们根据学习单上提示,解释古诗:其中第1、2、4句都没有难到大家。主要问题是第3句:一个是“遥”漏解释了。遥的意思是……
生:远远地。
师:还有一个不清楚到底是“向别人问路”,还是“向孩子问路”?
生:我觉得是向孩子问路。因为诗中说“蓬头稚子学垂纶”。
师:再看看,还有什么地方告诉我们是向孩子问路?
生:诗中说“怕得鱼惊不应人”,意识是说“怕鱼跑了,所以不回答。”都“回答”了,不是说是向孩子问路吗?
【课前布置学生完成学习单,发现对于古诗的第1、2、4句,孩子们普遍掌握还是不错的。就是对于“远”的解释和第3句有点偏差,于是课堂重点就放在这两处,只说学生不懂的,对于学生理解的,不再多花时间】
(4)课堂亮点由于时间的限制,体现不够充分。
师: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大家找到的诗句是:白居易的《池上》,袁枚的《所见》,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选一首你最喜欢的,按照刚才学古诗的方法: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好好体会其中的童趣所在。
学生交流汇报,先读读,再写一写你感受到的童趣。
生:我看到了一个能骑牛的牧童想去捉知了;我仿佛听到他在唱歌,歌声好好听哦!
生:我从“无处寻”一词,仿佛看到一个调皮的男孩子在捉蝴蝶。可以蝴蝶飞到油菜花里面,怎么找也找不着的样子。
生:我从“放纸鸢”一词,看到了一群孩子一放学,就放下书包,一同去放风筝。
【本节课原本设计,围绕“童趣”采用扣关键词语想象法,体会诗句中儿童的趣味,并引导学生运用此方法,进行拓展性学习。但是时间不够,本环节的处理有点流于形式。回顾整节课感觉,如果在写生字和学生表演环节时间把握再紧凑点,节省多一点时间,相信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