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425
post:492425

黄佳莉 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4-06-25 16:19
  • 作者:黄佳莉
  • 点击量:

《两只小象》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以学唱歌曲为主的综合课,导语是猜谜,“动物园里什么动物的鼻子最长?”“谁的鼻子第二长?” ——是大象和小象。在教唱《两只小象》之前,我加入了两首乐曲的欣赏。《小象》是教材中的欣赏曲目,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形象的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为了让学生感知不同的音乐要素能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我加入了一个对比欣赏的内容《大象》,这首管弦乐曲选自《动物狂欢节》,三拍子、慢速的音乐正好与《小象》形成两种不同形象的对比。在欣赏部分,学生做的很好,通过聆听感受,第一遍就分辨出了两首歌曲的音乐所表达的音乐形象,接着我带学生用动作去表现大象和小象,对比感受了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最后通过选择填空的方式进行一个对比归纳,让学生更清晰地梳理知识。

     歌曲教唱和综合表演大约占用了课堂四分之三的时间,《两只小象》这首歌曲原为苏少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内容,这次的教学对象时一年级下的学生,从歌唱能力上来说,掌握歌曲的演唱是没有问题的,但歌曲中有一个节奏难点学生易唱错,就是贯穿整首歌曲的节奏 XX  X  X   XX  X  0   学生易唱成  XX  X  X   XX  X -   (一拍唱成两拍),在我自己备课的时候就发现,按照我们正常的演唱习惯,很容易唱成第二种节奏,因此,在听课老师的见一下,我通过提示孩子在读词时做到“怎样读出小象的活泼可爱?”“我们很开心的时候会把嘴角轻轻上扬”,这时再加以师范,这样他们就很自然地读出了节奏,这是歌曲主要难点的解决。由于一年级的教学目标中还没有对附点节奏的认知,因此附点节奏孩子通过模唱法来学习。

   《两只小象》的教学设计是有故事情节串联的,每一个环节的导入都会有老师用语言创设情境,这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更有效地帮助低年级孩子理解歌曲、表达歌曲情绪。节奏练习、歌词诵读等也都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玩”,一堂课下来也不会觉得累。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软件将课件做的比较清新可爱,给学生丰富的直观画面。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小象找音高”的游戏环节,实际操作的时候发现有的孩子并不能很准确的对比音高的位置,这时,老师应当用怎么样的话语引导,用怎么样的方法提示,这一点虽然在课堂中解决了,但方法还不够高效,语言也不够精炼。还有最后的完整表现,如何在一遍遍歌唱之后再次提起学生的积极性,更加热情地参与合作,也是值得思考的。

 

 

上一篇:顾洁反思二
下一篇: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