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410
post:492410

王倩 四月反思《简单的计算学什么》

  • 发布时间:2012-04-30 09:47
  • 作者:王倩
  • 点击量:

周四听了一节数学课《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0页的内容。

14×2=28

   1 4

 ×  2   

   2 8

这样一个简单的竖式计算,我们在课堂上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呢?我的思考如下

 

①会算

②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理解、表达清楚算例。

③让学生经历竖式计算的抽象与建模过程

基于以上目标

 

一、激发学生自主表达,帮助学生梳算理

14×2=28在未教之前学生能不能算、会不会算,根据笔者基于随机抽取的一个班47个孩子进行的小调查来看,41个孩子是能够通过各种方法算出答案的,可能想法还不完整、思路还不清晰,但学生思想的萌芽我们要珍惜和珍视,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促进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数学课不是以铃声的响起为开始的,我们完全可以使之向前延伸,在学生自己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来组织教学。课前,我们可以请学生独立思考14×2的算法,并把自己的思路记录下来(课前小研究的形式或者简单写在作业记录本上)。学生可能会结合乘法的意义用加法来算;可能根据“24”数的组成来口算;甚至可能给出各种完善或不完善的竖式算法,不一而足,但是学生课前的思考给了孩子相对充分的整理自己思路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也给课上学生有层次的、有多重视角的交流提供了可能。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能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感,教师通过这样的交流也能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可以从中穿针引线,组织学生理解和比较不同方法的连续与区别,最后聚焦算理,组织练习。这样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也避免了学生盲目猜测教师意图的尴尬。

 

二、带领学生经历竖式抽象简化的过程

竖式是人们进行计算的有力工具,而竖式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简洁的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凝聚了历史长河中的人类智慧,在教学竖式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孩子规范、技能,也要带着孩子去经历和体会。

比如    1 4       为什么可以简化成

       × 

          8

         2 0 

         2 8

   1 4

 ×  2   

   2 8

20前面的+为什么可以不写等等,孩子能理解吗?孩子能够从这样简化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简洁之美吗?

对于20前面的+的省略我们可以结合算式的意义来让孩子理解,个位和十位要合起来,所以可以省略+

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多写几道算式让孩子写一写说一说怎样算的,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强化了算理,也让孩子在对比中发现,像这样用2去乘1个十的时候,结果一定是几个十,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