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以动启思
活动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通过动手操作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要有策略地设计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因“活动”思考,因“问题”动手,进而不断探究。
例如学习四年级“图形的对称”一课时,如果学生只是从大屏幕上看到这些图形,凭借自己经验,较难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等丰富的实践探索活动,经历了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每人选择几个图形进行研究,然后在4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研究后的发现。
出示研究要求:
(1)折一折: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找一找: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3)画一画: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4)说一说:小组内交流一下研究过程。
学生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发现和全班同学展示、交流?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有要求、有引导,学生有操作、有发现、有想法。学生研究时,借助学具实际操作进行验证帮助说理。新问题的屡屡生成,让学生收获颇多。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学生能清楚地识别轴对称图形,并准确找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从一个简单的“练习者”、“操作工”变成了“研究者”、“开发者”。可想而知,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是怎样的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