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高利源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培养语感,进而理解课文。”遵循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去读,从读中品味瀑布的特点,感受作者的用词之精、之美。
1、感受瀑布声音宏大。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作批注后再通过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真切地感受瀑布声音之洪大。学生在自主研读想象的基础上,播放了瀑布渐近渐响的声音,体会了这一句中“飘”和“渐近渐响”及“涌”的含义,学生已能读出瀑布,由轻柔到訇然作响的变化特点。
2、感悟瀑布形态壮美。我首先考虑到要让学生感受瀑布宽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感受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出瀑布的实际宽度,让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宽有了具体的认识。考虑到 “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银雨洒金街”等这几个词语难以在一些想象力较弱的学生脑海中产生具体的画面,所以在学生学习这一段时,一张水花飞溅、漫天飞舞的图片、一幕幕瀑布飞泻的录象画面适时出现在课堂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图片与录象创设的情境之中,情由境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领略到了瀑布形态之壮美。
3、体悟作者感受。在感悟黄果树瀑布声响、形态的特点之后,我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从作者的感受中寻求自己的感受。在理解“灌满了活力”时,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体验,让学生说说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境下有灌满了活力的感受,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一位学生说,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声情并茂,我完全投入到老师描述的情境中时,那时感觉到自己浑身灌满了活力。也有的同学说每当我欣赏到优美动听的音乐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感到自己全身灌满了活力。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谈出了自己对文本词句的理解,从而也感受到了作者置身于圆形的乐池中的感受。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让人心旷神怡,陶冶了人的情操。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高利源
谈迁是谁?我想这个问题也许大部分老师都不知道,我也是读了这一课之后才对这位明末清初的史学家有所了解的,同时也被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我想学生也一定对谈迁知之甚少。
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首先从认识谈迁这个人物形象入手,从课文找出了十二个四字词语,让学生综合运用,简单介绍自己所认识的变迁。这样既使学生积累了词语,得到了语文素养的训练,又使学生对谈迁的人物形象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接下来,该怎样让学生对谈迁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呢?一般的方法就是去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如果这样的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被动了,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感受谈迁。谈迁的事迹这样的感人,这样的震撼人心,干脆就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吧。老师的讲解多了,反而干扰了学生自己独特的体会。于是,我在课堂上留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谈迁。效果是好的,只不过由于本人在引导方法上考虑不足,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反思如下: 1、谈迁遭受厄运之后,第二次创作《国榷》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最能体现他那种坚定的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在交流感受时,主要集中在前面一部分,这时我没有进行适时的引导,使学生对这一重点部分有所忽略。 2、在指导学生对“一百多里”“20多年”等数字进行理解时,学生的感悟都说得很多,而我的总结却显得过于简单,过于肤浅。 3、“挣脱”一词,在指导学生理解时,采用了形象直观的方法,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仅仅理解了其意,而没有深入地将“挣脱”与“摆脱”“解脱”进入比较,从而明白“挣脱”到底好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