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高利源
在教学中,我着重从口语交际、情感体验、合作探究这一块着手。例如:课文的明暗两条线索,都是采用了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由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制定旅游线路图,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了角色,积极地寻找课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线,一下子就了解了文章的明线,细心的学生又发现了文章的暗线,在整堂课结束时我又邀请学生在现有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小溪流水线路图。
对沿途的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描绘呢?这一部分则需要老师引导,我采用了读一读圈一圈画一画再想一想的办法,和学生一起探讨作者如此写的深意。其实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被沿途的美景深深吸引了,再听我讲述我童年时在家乡山上看到的油桐树开花的热闹景象,孩子们更是沉迷向往了。我再顺势利导:沿途景色就已如此美,那山上的双龙洞不就更令人期待了吗?这么美的沿途景色,可见作者的心情非常愉快,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沿途景色的喜爱。
“孔隙”这一段是文章的重难点,我主要引导学生从进出方式、船小、乘船方式以及乘船时的感受去体会孔隙的窄小,再设置情境,请学生和我一起排队进入内洞。待学生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待他说了一声“行了”,我请学生闭上自己的眼睛,“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如此调动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相结合,去读、去评、去想象、去感受,可让学生真正地从内心体会到孔隙的特点。
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体验内洞奇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给那些奇特的钟乳石命名,说一说钟乳石的样子,给它取个名字,并且根据你的想象给文章补写一段话,介绍内洞独特景象。阅读孩子们的作业,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为他们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