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318
post:492318

张娟反思2

  • 发布时间:2014-01-16 11:24
  • 作者:於小丽
  • 点击量:

 多彩的课堂:《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反思

                           南师附小     张娟

 

    本节课要求借助直观图形,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知识点不难,但容易混淆,且新课程教学目标十分强调“情境性”、“过程性”和“思考性”,在学习方式上强调“自主性” “合作性” 和“探究性”。教材中是直接呈现图形,然后解决问题3/4和1/4谁大,1/4和1/2谁大?但我认为这样的情境具备学生动手操作的信息,但缺乏与生活的联系,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本次公开课上,我大胆创设教材,辅助课件,以“分西瓜”为主线贯穿课堂。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一:妈妈分西瓜——探索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妈妈把西瓜平均分成8块,(课件动态演示)小明吃了3块,小红吃了2块,小英吃了1块。我先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三个小朋友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然后提出疑问:谁吃得多一些呢?

情景二:唐僧师徒分西瓜——探索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

    故事开始了:唐僧师徒取经路上,得了个大西瓜,沙僧准备切西瓜了“我们4个人,每人吃1/4吧!”,猪八戒急了“不够,我要吃1/8!”我没有急于让学生立刻对这两个分数大小进行比较,而是问同学们:沙僧和猪八戒的分法,你有什么看法吗?学生马上站起来:我觉得猪八戒很傻,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块的话,每个人就吃得比较多,而平均分成8块,一块就变的更小了;我也认为猪八戒傻,把西瓜切得越多块,每一块就会越小。

二、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学习过程

      将“切西瓜”转化为“用涂色表示分数”的操作活动,学生通过先将两个一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分别涂其中的3份、2份、1份,再比较涂色部分所占面积的大小,从而判断分数的大小3/8 > 2/8 > 1/8,然后观察三个分数的特点,得出: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数小的分数比较小。

     而1/4和1/8的比较,我是让学生从刚刚操作的那些材料中找到表示这两个分数的图形(即2/8就是现在的1/4,一来充分利用材料,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学生自主发现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小,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为了理解分数大小的比较必须是同个图形的分数比较,或者是相同大小的图形的分数比较,我还故意拿了一个同样的表示1/8的大正方形和刚刚的小1/4比较,结果,从图上涂色部分看,却是1/8>1/4。最后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了同个图形或相同大小的图形的意思。

三、设置闯关练习,参与中巩固知识

      因为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有利于习题的呈现和讲解,于是课堂巩固时,我简单的用一句话调动起学生挑战的欲望“出几道题考考你怎样,看哪些同学能顺利通过每一关。”然后每道题呈现之后都先留给5—10秒的时间或者更长时间给同学们思考,这样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才能再细致地进行发言时候的表达整理。“这一关闯过去了,有同学还停在对岸没过来的吗?”……尽管是练习,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语言表达完整。同时,课堂中,我注意关注学困生,因为在这“激动”的场面,他们一定也渴望被发现。

    

上一篇:吴芝衣反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