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感知依赖于操作活动,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也需要把观察、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作为知识学习的主要形式,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从而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深刻的表象,有效地发展空间观念。
重视引导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获得认识图形的基本线索和方法。挖掘生活经验学生已有的与图形有关的生活经验是帮助其学习图形的宝贵资源。在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呈现几种常见实物—剪刀、纸扇、钟面等,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抽象出大小不同的角,进而系统讲授角的有关内容,从而实现从实物到相应平面图形的转换,使学生意识到角是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平面图形,易于学生建立相应的角的表象。
让学生在多元体验、多维建构、思维互补中不断生成新的思想,新的价值,提升教学的张力。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图形世界的感知、表象和思考构成了丰富的经验背景,成为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