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个 拥 抱 的力 量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学 石光翠
一、案例背景
小卫是一个阳光开朗的男生,进入一年级后,他经常会在课堂上忽然莫名其妙地大叫一声,或偶尔伸出头与窗外路过的任课老师挥挥手,意在与你打招呼。他的特殊表现经常让几位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老师感到十分愤怒,全班小朋友也不喜欢他,并且课间游戏活动时都不理睬他。为此,被排斥的小卫感到孤独,但他往往会寻找一些机会,会在小朋友的集体活动中制造混乱,故意冲撞他人。
二、案例描述
在一节音乐课的上课之前,小卫在走廊上看到几位男生正在做游戏,看了一会儿突然冲过去将一男生撞倒在地……
此时,一群孩子七嘴八舌地跑来报告:“老师,小卫又撞人啦!”;“老师,他经常在我们做游戏时去捣乱…..”;“老师,他上课时经常会突然大叫一声,特吓人!老师也烦他……”等等。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我想这个孩子为什么那么渴望与别人建立连接?又为什么采用攻击的方式去与别人建立关系?他哭的时候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觉?他的原生家庭状况又是怎样的?…….
我首先将被撞倒的孩子轻轻地扶进教室,安慰了一下后让他先坐下来。接着又组织全班其他学生进教室,并请小卫在教室外面安静地等我。最后,我轻轻牵着小卫的手一起来到讲台前。当我轻声地问他能否说说当时冲撞他人的想法时,他犹犹豫豫地说:“就是想抱抱他!”当时我听了心里受到很大的震撼!我又扶着她的肩膀轻轻地问:“为什么你当时有这样的想法?”那个被撞的小男孩立刻站起来,抢着说:“老师,在幼儿园时我们是好朋友,后来他上课总是喜欢突然大叫一声,挺吓人的。他还经常惹老师生气,我们大家都不喜欢他,我也就不想与他做好朋友了” 。
我问小卫:“是这样的吗?”小卫点点头表示肯定。
我征求被撞男孩的意见:“如果现在小卫希望能抱一下你,你愿意吗?”被撞男孩说:“愿意”。我转身看了看小卫,对他说:“去吧”。这时的小卫立刻奔过去一把紧紧地抱住了被撞的那个男孩,不一会儿就慢慢地流出眼泪,开始轻轻地抽噎着,久久不愿放开。……
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等待了一会儿,然后走上前去将他俩轻轻分开,并将小卫送到座位上。
之后,我就这一问题与全班小朋友一起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最后告诉小朋友:“小卫是我们的同班同学,虽然他的某些表现让我们感觉不舒服,但这不是他存心想要做的,其实小卫自己也不喜欢这样,他更不想这样做。对吗?”我看着小卫,他对我点点头。
“是啊,问题是小卫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其实小卫的心里是十分期待与大家做好朋友的。大家说对不对啊?”全班小朋友齐声呼应说:“对”!……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里很久都不能平静,心里很复杂……我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当时课堂上老师愤怒的一幕,他的行为当时定会令老师感到十分的气愤与无力。但为了不让其他孩子的受到太多的不利影响,短时间内老师往往采用的应急办法,就是把他与别的孩子进行隔离,或者让大家一起漠视他的存在。…….
三、案例反思
为什么一个拥抱就能让他哭得如此伤心?我在韩纳馥博士的《运动促学——为何学习不只发生在头脑内》一书找到了答案。“单是被触摸这种行为,就增加了脑内生产的一种特定激素——神经生长因子(NGF),它刺激轴突的生长和神经网络的发育,有助于保持神经功能,并且增加了乙酰胆碱的合成。”(P44)。原来小卫渴望的拥抱,紧紧的拥抱是皮肤饥饿发出的信号,是身体发育所急需的抚触。因此,联系我对他家的家访,我提醒家长对抚触多拥抱、多与孩子有身体的接触。这可以大大促进他整个身体系统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儿童心理学》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9
【2】《江苏教育报》 2011.5
【3】《沙盘游戏中的治愈与转化》 茹思?安曼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3
【4】《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4
【5】《运动促学——为何学习不只发生在头脑内》 韩纳馥 香港身脑中心出版,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