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092
post:492092

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5-01-20 10:00
  • 作者:钟树
  • 点击量:

                                 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一般来说,小学数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而“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主要

作为陈述性知识,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必须要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表象感知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1、组织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陈述性知识的重点不在于逻辑推理,而更在于表象的感知和记忆。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

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及教材的特点,组

织了有效的数学活动。如在认识m3、dm3、cm3时,充分的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说一说等活

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大小的体积单位,形成各种体积单位的表象,并能认识和区别它们,从

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在认识和区别的基础上,再抽象出不同体积单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

我也注重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总体来看,学生的感知还是比较充分的。

2、巧妙设疑,擦出思维的火花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课堂上,如果教师给予学生充分

展现“矛盾”的机会,学生就会主动产生解决矛盾的心向,主动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主动寻找解决问

题的办法(用统一的标准去度量)。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骤的被动“执行者”转化为

主动“探究者”。因此,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现“矛盾”的机会,可以真正扩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培

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