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966
post:491966

李竹竹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5-07-02 11:26
  • 作者:李竹竹
  • 点击量: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我试图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篇文章,文字优美,是一篇值得反复读的美文,因此在教学中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变换多种形式如:自读、默读、引读、合作读等来让学生反复读文,理解文本,丰富感受。通过读文,学生对我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祖父对我的疼宠呵护,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教学中带领学生寻找文眼,理解品味文字。首先,在教学中要立足文本的特点,要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学生阅读的前理解出发,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以此来推进教学流程。文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可谓文眼,扣住此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体会园中景物的自由,的自由自在,是祖父的爱给予自由,以及心中有自由,看什么都是自由的,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步深刻与丰满,使教学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其次,在教学中始终抓住文题,通过(     )的我,(    )的祖父,(    )的园子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园子不仅是的乐园,更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是我心目中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