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957
post:491957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张开泉)

  • 发布时间:2012-05-08 14:18
  • 作者:张开泉
  • 点击量:

    据说有一位学者读了14《阿Q正传》,他的体会是:“第一次读它,我们会笑得肚子疼,接着鄙弃其人,之后化为同情,同情上升为深思,再读,阿Q向自己扑来,到后来,才觉得他是一个镜头,也许是报警器……”的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和学生一起解读文本,无疑会有更多的“义”美妙呈现。

萧红的名作《呼兰河传》中有一个片段,编入苏教版时起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是一篇文质均美的好文章。我在引导学生领会作家的高明,共同徜徉在萧红所营造的自由和美好的“园子”里时,不仅感觉到教学相长的乐趣,更深深领会到经典的魅力。今撷取三处,说说体会。

1、“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这句话是我提出来让大家思考的。出现在全文开头的这句话看似平常,其实很奇怪。我引导大家,你写《我的妈妈》之类文章的时候,会在开头写“南京这座大城市里住着我的母亲”?从来没有,为什么?萧红这样写不觉得很怪异吗?大家觉得有道理。细细思考,有的同学还是很灵光的,发现是一个强调,强调祖父的重要性。这样讲无疑是正确的。但不够深刻。

在这种情况下,我趁热打铁,结合萧红悲惨的一生,让学生理解,祖父——这位慈祥、宽容而又疼爱萧红的老人必然成为她的“天使”,成为她一生不能磨灭的记忆。以至于长大后的萧红在回忆这段无拘无束的难忘岁月时,只能深情地说:“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真的只有祖父一个人住在呼兰河城里吗?当然不是!但是在萧红的心目中,祖父就是一切,呼兰河这个小城里只有祖父让她终生难忘。“我得眼中只有你”“在梦里,你是我的唯一”,在萧红的眼中,无疑只有她挚爱的祖父!

    学生点头称是。

2、“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

这句话是文章第13自然段的第一句。我让学生减掉一个字,但不改变原意读一读这一句,很快便发现句子读成“太阳在园子里显得特别大”不仅通顺,而且似乎更加流畅。加上一个“是”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一时觉得答不上来,我就联系我们南京方言举例,比如:不骗你,他今天是没来。这个“是”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就明白了,这个“是”要读重音,起强调作用,有“确实”的意思。

紧接着追问,太阳在园子里为什么确实显得特别大?为什么呢?大家积极思索,有位同学一下子打开了大家的眼界,他说,太阳也是园子的一部分,所以在童年萧红的眼里就显得特别大,很亲近。我补充,看来,萧红根本就没有把太阳当外人,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啊!

大家对这句话的理解,在这样的师生讨论中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3、“只是天空蓝幽幽的,又高又远。”

这句话是上面1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有学生质疑,这句话中的“只是”很奇怪。因为前面一句话是这样的,“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而“只是”的意思是“仅仅是或但是”的意思,有点转折。可是,这里,何需转折呢?

这个问题说老实话也难倒了我,大家一时间也觉得句子还怪,但猜不透其中的玄机。此时,我正准备“大脚开球”,让大家课后再思考时,一个孩子举手:“老师,我注意到这一段都在写动态的景物,但只有这一句是写静态的景物,所以用‘只是’转折。”真是语惊四座。一看,一想,确实言之有理。我觉得学生问得好,答得更好。

教完这篇文章,我还有一个体会,好的文章都是含蓄蕴藉的,它需要表达的意思一定隐藏在文字的背后,不那么明显。但一旦参透,就会发现另一片天地。好的作品永远在等待有心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