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教学反思
张娟
“奇妙的七巧板”是我这次数学大讲堂的上课主题。利用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七巧板,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体会到这种古老的数学游戏的奇妙之处。
一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爱说、爱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抽象的讲解对他们来讲是毫无意义的。我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必须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多层次的练习活动来吸引他们,让他们乐学、爱学。我先介绍了七巧板的由来和演变发展历史,通过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和精美的图片放映激发他们对七巧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因为七巧板传到欧洲后被称为“唐图”,借此顺势给孩子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而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给了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反思】
教学七巧板相关知识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块七巧板,让学生观察七巧板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哪些图形最大?哪些图形最小?在明白这些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拆开七巧板,大胆的想象、尝试、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组成部分进行不同的有机整合后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图案,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独特构思,拼成的图案各种各样,风筝、免子、小狗、小鸭等。让学生快乐的遨游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发挥了创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潜能。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四点:
1、 放手让学生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本节课引入课题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想了解有关七巧板的哪些知识?”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敢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整堂课,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组成。开始故意放慢节奏,当一个学生回答完“你是用什么图形拼出一个正方形?”时,特意让学生重复“谁听明白了,再说一遍,他是怎么拼的?”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学会说。并采用自己介绍(“这个小朋友介绍得真完整!谁能像他这样介绍?”)、请其它小朋友帮忙介绍(“谁来介绍一下她是怎么拼成的?你请一个小朋友帮忙介绍。”)等各种方式不断地鼓励学生说。在这样的鼓励引导下,学生从不会说或说得不流畅、不完整到最后不用教师点拨也能独立自如地介绍图形的组成,数学语言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他们还会用“大、中、小”来区分七巧板里的5个三角形,非常了不起。
2、“做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拼图。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利用自己的求异思维,拼出图形。这一过程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学习活动的发展与升华。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创造体验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在创作活动中许多学生热情很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书上的图形之外,他们还拼出了茶壶、机器人、房子、蜡烛等等,有一个孩子还用七巧板拼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京剧脸谱。让学生参观、点评作品,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3.掌握技能,体验成功
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学以致用,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得到技能的体验,同时学生的成功感也就产生了。本节课学生人人都动手参与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乐于思考,勇于探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选用了哪几块图形?拼成的是什么图形?还能拼出哪些图形?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拼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两块到三块,再到四块、五块……,操作由易到难,学生在操作体验、反思与交流,并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在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4、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开展评比贴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把评价渗透到学习的全过程。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这堂课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教师要敏锐地把握住课堂中出现的每个课程资源,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这个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像这节课,也有一些地方,我就没有及时抓住。例如,当学生:,用两个小的三角形和一个中的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后来又出现 用4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时,我如果及时点拨,请学生仔细观察这4个三角形的大小关系时,学生不难发现:两个小三角形会拼成一个中三角形,而两个中三角形又会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对于他们把握七巧板各个图形之间的大小是非常有益的。还有,我在引导学生找出七巧板的秘密时,没有及时抓住学生出现的信息因势利导。如当学生说发现有大、中、小三角形时可以马上请他说出哪几号是大三角形、哪几号是中三角形、哪几号是小三角形,并进一步让他们观察:这两个大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马上可以判断出一样大。或者当学生发现蓝色的有两个时也可以马上引导他们观察这两个蓝色三角形的大小关系,才不至于多绕了很多弯,浪费了很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