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柳树背后的秘密
场景演示:漫漫风沙中,这株柳树巍然撑立,它的背后究竟是什么?环节已经过半,课堂已至高潮,我动情地发问。
一生站起,毫不犹豫:是努力。
另一生紧承其后:是坚强!
另一生更是自信满满,语气铿锵有力: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是难以想象的毅力与韧劲。
于是我欣慰地,顺理成章地把大家视线引入第9小节,揭示全文中心: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命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突生枝节:整个过程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回答连贯到我一时有些沉醉,可意外往往就出现在我感觉最好的时候!当晚的周记中有人用文章向我进行了无声的“挑战”:习惯了温柔水乡的柳树怎么能够在青海高原那样恶劣的环境里生活下来的呢?是偶然还是必然?于是他向我们介绍了一段资料:南瓜实验
反思:第一时间,我就被彻底吸引住了,忍不住详细读完,这一刹那,我不禁精神一振,无论是说理的方式还是内容都让我叹服,说故事这一古老的方式,真是胜于一切繁琐的分析与归纳,让深奥的中心思想和科学探索还原为生物界的另一段传奇,一下就紧紧的扣住了问题的关键,激起学内心认识与情感的共鸣。为什么这株柳树活了下来?因为在恶劣的环境中,它没有甘于等待与忍耐,而是不断地寻求保护自己的方法,在压力中紧致了自己的躯体,石化了自己的枝桠,根系铺满了周围的地底……这时再回想我上课的这一环节,孩子们根据自己分析的结果揭示了柳树成长中显现的毅力与韧劲,但事实上我们心中的正确答案也不过是教材的要求,只是学生经过六年学习生活,习得的一些回答技巧!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了这个答案吗?我自己看到这篇文章的专注与欣喜、释然,他们一定也一样!
还柳树一段真实的成长经历,也就是还孩子天性中对于具体丰富的一种向往,不要让过度钻研,深度表达束缚了孩子真正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