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解决“为什么要转化,怎样转化”的问题,根据教材的安排,我设计了三大块教学环节:(1)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揭示转化的策略。(解决例1中安排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2)回顾以往的经验,提炼概括转化的策略。这个环节主要是学生自主回忆运用转化策略曾经解决过的问题:图形中的转化;计算中的转化;解决问题中的转化;其他巧妙的转化(3)在练习中获取转化的方法和技巧。练习的安排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由形的转化——数的转化——数形的转化——生活中的转化。
我把转化的策略的教学放在本学期的最后,从时间上看,也为学生掌握这类问题赢得了时间。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多的放给孩子。第一环节结束后,教师设计了追问和小结,看似不经意,实为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学了例1后追问: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转化可以把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体会转化的优势。第二个环节,基本上是孩子自己整理,自己汇报,教师只是在关键处稍作点播。第二环节结束后,教师小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用的‘形的转化’;计算中用的‘数的转化’;有些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时,有时还需借助图形换个角度,从反面进行思考,这是转化中的数形转化。通过这样的小结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由点串联成线,有助与知识的完整建构。
教材上的题目对学生来说相对简单,教学中我对习题进行了适时拓展。如教学完“试一试”后,教师有及时拓展让学生计算“+1/32?” “1/64?”“+…+1/1024?”及时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又如教学完16支球队参加比赛后,教师又补充“64支球队参加比赛呢?”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转化策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