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的有效激励法
体育课堂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会有“放松”“快乐”等积极的词汇出现,当然也会有“麻烦”“痛苦”“折磨”等消极词汇出现,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落差,关键在于学习心理和学习渴求的不同,往往面对学习心理消极的学生,老师会显得手足无措,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摆脱消极情绪呢?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了有效激励法。
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良性刺激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显著的效果。在现如今的课堂上老师们运用多种手段和语言来刺激学生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在体育课堂上我发现这些激励方式非常的实用。
一、勉励式激励
以勉励式的口吻布置课的任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更能使内在的潜能得到发挥。若以生硬的命令口气,反而会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他们的活动热情。例如:我上三年级的耐久跑课:“你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完,跑不完的再加一组!”学生听了心里压力大,更加的紧张。但是如果换成勉励式语气去布置任务:“同学们要认真的完成,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坚持跑完全程的就算胜利。”这样同学们听了练习的时候就没有心理负担,练习效果就会比前者好的多。但在使用这种激励时要注意语气要充满平和还要充满希望性,要以轻松的口吻去勉励学生大胆开放的练习。
二、自信心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坚定不移的信心是取得胜利的法宝。只有充满自信,人的潜能才能更好的得以发挥出来。比如在体育课中要完成一个难度教高的动作,许多学生会开始怀疑自己。作为教师就要有满腔的热情,以坚定的表情和充满信心的语气对学生说:“你可以的!”“相信你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行!”等等一些激励性的言语。这些言语激励,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自信心态,消除一些紧张消极的心理,会以更好的心理去完成体育课中教师传授的技术动作。在使用这种激励时要注意鼓励性语气的肯定性,要选用简短而又自信的言语对学生反复强调,让他从心理上觉得自己的能力可以征服一个高难度的技术动作。
三、身教激励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表率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激励。榜样作用还体现在教师在传授动作技能时的技术示范上。教师示范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表现,教师要完整漂亮地展示运动技能。教师的初次示范也是对学生所要学习新技能的“第一印象”,只有给学生留下技术动作高质量的“第一印象”,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潜意识里会有着要和老师做的一样好的意念。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自身运动技能的提高,要注意运动技术的示范正确性和完成的成功率。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心理反映,然而使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心理状况而在课堂中合理运用调动各种不同方式的激励会有理想的收获,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发现与探索中才能寻求到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