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477
post:491477

夏菁反思2

  • 发布时间:2012-06-25 12:18
  • 作者:夏菁
  • 点击量: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走向综合是阅读教学走向高效的必由之路。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我力图融听说读写四大训练于一身,设计四个教学板块,环环相扣,每个板块突出一枝。孩子对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很感兴趣,所以又补充了《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两个故事糅合在一起教学。 

词语是构建言语大厦的基础。默词语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手段,可惜这一传统训练已渐被淘汰出课堂,纠其原因不外乎缺乏对传统训练项目的开掘和创新。课一开始我这样默词语——

“请大家打开本子,咱们听写词语。”

“小菜一碟。”快嘴学生小声低咕着。

“不过,这次听写词语跟以往有些不一样。”我趁势转过话锋,“我可能讲个故事,让你猜猜主人公是谁,或者找个词来概括这个故事,这中间还可能提一些小问题。”

这下学生来劲了。看来训练之于学生,太难,不好;太简单——譬如形式与目标都单一的传统型默词语,也不好。

“话说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个无价之宝,是……”

“和氏璧。”学生抢着说。

“这个简单,不默写。”学生都笑了,我继续说,“秦王知道了,很想骗到这块宝贝,于是就写了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来换这块和氏璧。赵王清楚这是个计。可是又不敢不去,怕得罪了强盛的秦国,后来有个人出使秦国,使秦王的计谋没有得逞。这个人是谁?请写下来”

“这个故事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哪个?别说,直接写在自己本子上。”

接着,我请快手汤志强公布答案:“完璧归赵。”

……

“从此以后,廉颇和蔺相如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起保卫赵国。这段话里隐含了一个成语,谁知道?”

“同心协力。”

“正确,请写。”我说,“这段时间大家听得认真,答得认真,写得认真,老师再奖励大家一个词——理直气壮。”

大家又笑了,笑声中故事讲完,词语默好,一看表,五分钟。

这个板块以听为主线。学生在听与答、思与写的过程中,完成以下目标:训练学生听力以及注意力分配;积累词语以及整体感知课文;对“大大方方、理直气壮、同心协力”这些重点词语有了初步理解,也为下一环节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