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460
post:491460

樊敏教学反思2《形形色色的人》

  • 发布时间:2015-01-08 10:55
  • 作者:樊敏
  • 点击量:

《形形色色的人》教学反思

苏少版课程标准美术第五册6课《形形色色的人》,上课前,我一直有一个担心: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但对于人的把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本节课不光要表现人,更要落实在形形色色这四个字上,这就要求学生能充分理解怎样的人才算是形形色色的人,从哪些方面能表现形形色色这四个字。在之前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确实十分关注形形色色这四个字,总想把各类人群区分的越多越详细越好,并且每一类的人都出示许多对应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导致整课堂学生就在我的“解说”下看了很多,但实际上却没有多大效果,面对一张张弹出的幻灯片,都只是走马观花,他们根本不知道要看些什么。归结到底第一我所提供的图片素材太泛不够典型,没有针对本课重难点;第二学生观察时我并没有加以引导。

针对这种问题,我反复研读教材,分析学情,重新提炼了教和学的重难点均在表现有明显特征的人上。为了突破重点,我将原来细化的类别进行了整合,最终确定从体型、外貌、服饰这三方面找人物的特征。方向已经确定好了,可是如何才能让学生迅速的找到人物的特征呢?反思以前的教学,自己一直是让学生观察具有相同特征的一类人,所以学生也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才是特征。其实特征就是与别人都不一样的地方,既然是不一样,那如果把在某一方面有不同特征的人放在一起对比观察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呢?大致的教学突破口找到后,我在课堂上调整了战略,从之前的看相同转变为现在的找不同,利用典型图片的对比学生很快就能找到人物的特征,这种方法很容易教会孩子观察。体型上的高矮胖瘦是学生一眼就能发现的,所以我简单带过,只是教学生用几何形进行体型概括。外貌上的特征我从肤色、发型、年龄、表情这四个不同的小点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并在其中加入一些模仿体验,活跃了课堂气氛。民族、职业都能很好的体现服饰上的不同。在此期间,我还渗透了一些德育知识,让孩子们对形形色色的人有一颗包容的爱心。

本课教学主线明确,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要求,评价要点都紧扣体型、相貌、服饰有特征的人这条主线贯穿始终。在这节课上最大的亮点是通过典型图片之间的对比教会学生观察。以往,我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而这节课我只是起到指引的作用,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让孩子们带着要点去思考,这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第二大亮点是动态线的尝试,使学生作品更呈现出一种夸张的动态美。

在课堂上,我用图片对比的方法来指导我的教学思路,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利于教学上的突破。

部分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