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446
post:491446

教学反思1

  • 发布时间:2015-01-16 16:03
  • 作者:周远平
  • 点击量:

教学反思1

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例题出示后,老师出示了一个示意图,通过一些提示让孩子小组说一说,根据什么条件来求出什么问题,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出了找出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再用这个求出的问题答案和另一个条件来解答题目。这样的思考过程让三年级的孩子来归纳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老师这样的引导方式,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体性,又体现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解答例题时候,老师的要求当中有这样一句话:“看看有没有其它方法了。”这里鼓励孩子去探索另一种方法,有的孩子就想出用4×5=20(个)30+20=50(个),这种方法就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这种不同的算法,展示出学生的不同认知个性,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鼓励算法的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并不是将书本上的练习题全部搬到课堂上,而是有选择性的来进行练习,从基础的根据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学生小组里说一说,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再到皮球弹落的问题,再到地转问题,练习层层递进。特别是最后的地砖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就是要求孩子选择合适的条件去解决问题,对于无关的条件可以发现并且剔除掉。将本节课的知识运用到问题的解决中,设计得非常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由模仿走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