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410
post:491410

杨滢萍反思2

  • 发布时间:2015-01-06 21:27
  • 作者:杨滢萍
  • 点击量:

0926比大小练习

今天总结了比大小的一组题:()>5, 5>()。

让孩子分别填写,填好第一题后,交流答案:方框里可以填几?

生:可以填6,。

生:可以填7.

生:可以填6、7、8……

师:这里的省略号老爷爷代表什么意思?【为了更贴近一年级的孩子,给省略号亲切的取了名字】

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

生:表示9、10、11后面还有很多数,数也数不完。

师:说的真好!省略号老爷爷表扬你们了,不过,老师刚才看到有个小朋友没写数字直接写了省略号,这样可不行。老爷爷一定要带3个小朋友的。

师:你们看,6、7、8……这些数都比5?

生:我发现这些数都比5要大!

师:真棒!

 

第二题,交流,可以填几?

生:可以填比5小的数。4、3、2、1、0.

师:真好,一下子说全了!

 

比较两题,都是大于号,为什么一个填比5大的数,一个却填比5小的数?

生:我是看大口的,大口对大数,方框对大口,要填的数就大,方框对小口,要填的数就小。

【真正抓住时机提问,引发孩子的思考,并不是大于号都填大数,小于号都填小数,而是分析辨别填数比给的数大还是小。】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出了一题()>5>()。

这里两个方框,该怎样填?

生:第一个方框填的数比5大。

生:第二个方框填的数比5小。

说得真好!

 

比大小练习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孩子对两种符号还有辨别过程,只填一个数是没有问题的,我要求孩子尽量填完整,能合理准确的运用省略号,这在一般老师看来,确实要求太高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发散思维的训练,从一年级开始逐步渗透思想方法,训练思维能力,对后续学习是有帮助的。

 

下一篇:杨滢萍反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