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1:通过二上练习2的训练,学生反映,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的学习还是挺有意思的,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学生很有趣的说,字母的大小写就像妈妈与孩子,有的长得一模一样,有的长得有点像,有的却差别特别大,就像我自己像我爸爸却不像妈妈。当时把大家都逗笑了,却让其他孩子有了记忆的启发。也让我感到,只要选对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机会事半功倍。
教学反思2:识字8是一首儿歌浅显易懂,所描绘的的情景是:池塘中两枝荷花亭亭玉立,正咧着嘴笑,小金鱼在水下吐着泡泡。儿歌配有一幅情景图,充满诗情画意。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图想象,学生说得充满情趣。过了两天,我安排学生就这幅图画写了一篇短文。因为课上讲得十分清楚,而且时间间隔也不长,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写,没作什么辅导。在巡回检查过程中,我奇怪地发现:很多学生在写到“荷花苞”的“苞”时,大都用拼音替代。虽然,这个“苞”字不是田字格中要求书写的生字,只是要求认读的二类字,但课堂上却是分析得很详细的:“包”加上草字头,因为花苞是植物的花骨朵儿,与植物有关……居然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写,是课堂效率问题,还是学生大都遗忘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不由得直皱眉头。快要下课的时候,我做了一个调查:“花苞的苞你会写吗?会写的就举手。”教室里的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咦,没几个不会写呀!“那你们写话的时候为什么写拼音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是二类字,田字格中不要求写。”我恍然大悟,好一个“田字格中不要求写!”这也给我提了个醒,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束缚。